每当孩子哭泣,我们家长是不是都感觉到很心烦。
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第一时间就是要去止住他的哭声,你可能会去安慰或者劝阻孩子,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
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父母能够阻止孩子的哭泣,麻烦就过去了。如果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思路去带娃,那他很多的行为将被“哭”这个动作所控制,导致你无法做出正确的亲子沟通行为。
孩子哭的方式和原因有很多种,有时候孩子只是默默流泪或者小声抽泣,有时候嚎啕大哭还有歇斯底里地哭。而我们家总是不会先思考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哭,他的心情到底是愤怒还是恐惧,是悲伤还是沮丧?
平时大多数家长听到孩子哭都是着急上火的,管用口头语就是“不许哭!”,经常会有些爸爸这样恐吓孩子,只要遇到孩子哭的情况,他们一边威胁孩子,一边要打孩子。如果孩子再哭,这一巴掌就结结实实落在孩子屁股上了。
还有另外一种见得最多的情况,一般是在马路旁,妈妈对着孩子说:“你再哭我就走了!”然后就真的做出了要走的样子。
这样对待孩子哭泣的心理,就是用恐惧感来压迫孩子停止哭泣,就行动告诉孩子你哭就会挨打,就会被父母抛弃。
还有有一种比较温柔的说教型,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说:“哭有什么用,你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啊!”、“你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一起去玩了,你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几次就会喜欢了!”
一般用这种方式处理孩子哭闹的,看似在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去理解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让孩子去想、去尝试新的办法才可以。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没有考虑到主观原因,就是当孩子在心情很差的时候,孩子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坏情绪冷却掉的。
所以,这种方式也是我们在代替孩子去思考问题,用我们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挫折。
其实,孩子的挫折放在我们身上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眼中却非常严重。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相互的不理解。
我有一位朋友,在遇到孩子哭的时候,总是喜欢评价孩子的行为,最喜欢说的就是“宝宝,遇到一点小事就哭,不是乖宝宝了!”、“你已经这么大了,怎么还像个刚出生的小宝宝?”
我朋友的这种方法看似是在给孩子做一个坚强的鼓励,希望孩子能够像一个成年人一样面对挫折,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孩子承受得了,孩子肯定不会哭了啊。孩子哭了就是因为他心里感觉到无助或者有一些痛苦。评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父母总是在干扰孩子对挫折背后的意义以及思考,孩子会觉得我哭了,就是我不行!他会觉得自己遇到挫折就哭是丢人的。孩子心理应该是这样想的:“妈妈说了哭就不是男子汉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啊,所以我应该就不是男子汉、乖宝宝了。”
我带着我家二宝去公园玩耍时,刚好碰到两个小男孩正在打架,双方都哭得眼泪鼻涕一起流,有一方的妈妈看着孩子再这样哭也不是办法,都快断气了。于是就分散孩子注意力,她说:“诶,宝宝,你看那是什么?”,可是这话不管用啊,宝宝还是怒气冲天,妈妈使出了男孩子终极杀手锏——玩具!“走啦走啦,妈妈带你去超市买个玩具!”
果然,本来小脸都哭红了!现下好了,开心的和妈妈一起去玩具了。
喜欢用这种方法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特别的机智,只要我们一忽悠,孩子就可能不会伤心了。
这种方法会奏效,但是也存在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你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孩子长到更大的时候,他仍然会专注于自己的痛苦,继续哭下去。通过买玩具来阻止孩子哭的方法,很容易让他们把哭当成获得奖励的工具,这会促使他们为了获得奖励而再一次哭泣。
这上面的情景是不是会经常碰到?这些话是不是你经常面对孩子哭泣的时候经常说的呢?
其实,90%以上的家长都会说这些话,那么面对孩子哭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
我们不要惧怕孩子哭泣,哭也是有很强大的正面功能的!
我们可能总担心,孩子哭是不是因为他胆小、脆弱,或者是他脾气太大。
但实际上,孩子哭就是在愈合自己的创伤。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人压力很大的时候,如果哭一场会感觉整个人好很多,所以,哭泣就是自然恢复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受伤后的疼痛,减少那些恐惧,发泄愤怒。
有时候,哭这个情绪并不是因为挫折导致的。是因为日常生活中那种小情绪慢慢积累起来,最终遇到了一个导火索所导致的。
比如说有时候摔了一跤,结果孩子却开始哭起来了。就像我们大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顺,我们肯定不会当场大哭,但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突然听到一首动情的歌,结果一下子泪如泉涌。其实,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你会害怕你自己哭泣?或者觉得哭泣是一件很没品的事情吗?
其实最重要是,当我们发现孩子哭泣时,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当发现孩子开始哭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他有没有受伤,环境是不是安全。在确认身体上没有创伤以后,你可以开始做第二件事情,慢慢的靠近孩子,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
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不要展露出内心的不安,更不要给孩子忠告,也不要对他的情绪做出评价。
只是抱着他、陪着他,让他自然地哭泣,不要有任何的时间限制。等到孩子从哭泣慢慢趋于平静,我们在温柔地让孩子把不悦告诉你,我们可以这样问:“宝宝,到底是什么让你这么伤心难过啊?”
如果我们父母每次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内心都能保持平静,温和地陪伴,静静地聆听孩子的心声。
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会有所收获,他身上的领悟力、热情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升,当孩子今后再遇到同样的挫折时,就会变得更加有抵抗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2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