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络上看到 2016年的一期节目《超级育儿师》。这一期的节目是针对两个家庭里孩子的妈妈,求助超级育儿师,解决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闹,一个是四岁哥哥,一个是三岁的弟弟,弟弟吃饭还要让妈妈满屋子跑着喂饭,要不到想要的东西时,还在地上打滚耍赖。哥哥也是非常的调皮,和弟弟一起玩着玩着就把弟弟惹哭了。弟弟,除了告状,也得不到妈妈的解决。两个孩子顽皮的程度,连幼儿园都没有办法上。
哥哥和弟弟是堂兄弟的关系,每天生活在一起,两个妈妈每天都为两个孩子打打闹闹,哭哭啼啼的事情,很无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也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哭宝宝怎么变成不哭的宝宝,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经过育儿师的观察后,给出了两位妈妈合理的意见和方法,妈妈们也尝试着学习和应用,解决孩子身上的几个问题。
第一,育儿师给弟弟的妈妈,分析孩子的表现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当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候,在地上胡乱的打滚,妈妈哄孩子唯一想要的结果,就是只要你不哭闹了,妈妈就会先妥协,什么条件都答应孩子。
改善结果:从妈妈的教育态度开始转变,孩子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行为和往常不一样,孩子起初还是一次一次的闹,但只要妈妈坚持一个态度,不要着急只为哄着不哭的想法,孩子哭闹的程度一点一点的在缩小,当然,刚开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过度,最终妈妈的教育态度的坚持,孩子开始有些收敛,孩子一个人哭着,静静的在冷静区域里坐了三分钟。
第二,哥哥挺委屈,只要弟弟一哭,哥哥的妈妈不问理由,就责备哥哥,都是哥哥的错。哥哥的心里对妈妈就很怀疑谁是你的儿子呀,不公平。
改善结果:妈妈问清事情的缘由,建立正确的观念,不要无理由偏袒呵护弟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偏袒和呵护,弟弟才会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宝宝从又哭又闹到自己擦干眼泪,问妈妈,我赢了吗?
看到这些,庆幸的是我家小宝度过了这个阶段的成长,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有一个阶段也闹腾过,趴在地上哭不起来,让我给他拿纸擦眼泪。这个现象的养成,是因为宝贝两岁前在姥姥家里,孩子一哭一闹,姥姥的做法就和上面的妈妈哄孩子一样的做法,给宝贝喜欢的东西,不哭闹就好。听见哭声,就像触动了心弦一样,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抱起来哄他。
这样哄孩子的做法,越想哄越哄不好,甚至脾气更大。达不到要求时,孩子就有致胜的法宝。两岁后,我自己带宝,遇到她趴在地上哭。
第一:我不采取第一时间抱他,哄他,也不和她讲道理,我做我手中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哭闹的时候,讲道理对孩子来说是没有用的。
因为我也会有情绪的发泄,若此时一说话,呵呵。。。我也会有大发雷霆的时候,说些伤害孩子的话。索性什么也先不说了,自己也省些力气吧。
第二:闹够了,安静了,什么话也不说,拍拍宝宝的后背,扶着宝宝,自己站起来,把纸递给他,他自己擦鼻子,我还是采取给予帮助,还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和自己擦鼻子。
第三:我告诉宝贝,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宝贝。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没有用的方法。我家这个宝贝喜欢争强好胜,宝宝都有想赢的心里。
我对她说:
第一句话:不哭你就赢了
听到后,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自己擦干眼泪,问…妈妈,我赢了吗?我说赢了,你很棒。
第二句话:玩游戏赢就赢了,输了也没有关系,对赢第一的小朋友点赞,说你真棒。
宝宝又哭又闹到宝宝自己擦干眼泪,问妈妈,我赢了吗?
我家宝的这个成长经历在两岁左右就这样渡过,以后也没有在发生趴在地上哭了。每次当眼泪要流下来时,自己先有了觉察,就问我:妈妈,我赢了吗?
我小的时候,就爱哭,一是胆子小,二是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小时候,哭就成了一种性格。
当孩子在一个断时间里,有异于平时的表现,会维持这个状态时,就说明宝宝到了要成长的阶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阶断一个阶断的成长经历。父母不要忽略,认为这个孩子就这样,一定要及早现发现潜在期,帮助孩子,渡过这个成长阶断里的潜在期。错过潜在期,这个状态就会一直留在孩子的性格中,孩子认为这就是他保护自己的有利武器。
及早发现潜在期,在第一次出现时,就要正确引导孩子。有时父母必要的恨心和态度是一定要有的,但并不是打骂、吓唬和威胁孩子怎样。在孩子异常的状态出现时,父母态度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要第一次就帮助孩子渡过?
第一次的重要性和父母的态度是正比关系。第一次无理的、严重性的问题出现时,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反对时,孩子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会考虑太多的后果,随之以往的,就是习以为常,自己就也认为我就是这样的孩子,再加上父母也从心里认为,孩子就是这样的,没救了。此时父母不要绝对的放弃孩子,要相信孩子会改变的。
有的是隔代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也是没有及早发现严重性的问题,加之没有能力教育孩子。严重性的问题就一天加一天的积累,麻烦就会越大,后果也是更严重。
第一次渡过的好处是:严重问题不会成为伴随孩子成长中,一生的性格缺点和人品缺点。
乘火苗还小时,第一次就会很快的息灭火势,火苗才不会越长越大。
严重问题出现时父母的态度:
1.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大了自然就会好了。
2.第一次指出时,父母态度比以往加重了一些严厉性。
这两种情况,孩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家宝贝遇过到阶断性的成长吗?怎么渡过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2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