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期)
文丨船尾
汽车主机厂智能驾驶研发人员
关注《船尾说车》,带你看车企智能驾驶研发人员平时都干些啥,想些啥······
今天,船尾之所以聊到V2X这个概念,
是因为公司发起了以V2X为主题的会议,
而船尾恰巧出差,失去了这次培训的机会!
你说气不气!船尾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说起V2X,要从它的定义说起,
所谓车联网(V2X),
意为vehicle to everything,
即车对外界所有信息的交换。
这里的X代表everything,在V2X概念中,
我么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四大部分:
车与车通信(V2V)、
车与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2I)、
车与人通信(V2P)
以及车与运营商网络通讯(V2N)。
船尾说的朴素一点,V2X是种无线信息交互技术,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影响车辆的实体,从而实现信息交互,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减缓交通拥堵以及减少车辆事故。
说到此处,会有一部分人——特使是对无人驾驶领域有点了解的同胞,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汽车都已经装载有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了,V2X又是啥个东西,难不成比它们还要强大?
船尾通过查阅资料,现学现卖了!其实是这个样子:
V2X技术借助车-车,车与路测基础设施、车与路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实时感知车辆周边状况,并进行及时预警。这就是近年来俗称为车联网的技术思路。
目前技术水平来看,在行驶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传感器套件探测距离最远也就200-300米,但人眼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到500米开外。同样的,在交通路口:当今的自动驾驶技术一般是通过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捕捉人的信息,进而将信息通传达给汽车“控制中心”。有了V2X,就大不同了:路口架得高高的高清摄像头,可以拍到人吧?这摄像头通过边缘计算,立刻可以让车辆知道路口有个人。老远就可以知道。而且,最关键的是,你的车不用行驶到路口就能知道路口有人了!这才是最关键的!
拓展······
这里的“边缘计算”,船尾是着重圈出来了的,说明什么,重要呀!考试划重点呀!这里船尾卖个关子。如果非得提示一下呢,“量子计算”可以拿来参考!
设想一下,在真正的高速场景下,比如车辆以140km/h的高速行驶,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能力捉襟见肘。特别是5G还没铺开之前(船尾之前有篇文章专门说过5G的到来对智能驾驶的巨大意义)。与自动驾驶技术中常用的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相比,V2X通过各个路段的信息采集,并通过局域网共享信息,车辆通过链接交通网络,同样可以共享道路信息。也就是说,V2X具有跨越遮挡物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可以和其他车辆及设施共享实时驾驶状态V2信息。除此之外,V2X是唯一不受天气状况影响的车用传感技术,雷/雨/冰雪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关于V2X,有两大技术标准:DSRC与LTE V2X
划重点了······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可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中短距离通讯服务。
1999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决定将5.9GHz(5.850~5.925GHz)频段分配给汽车通讯使用,并鼓励快速开发、采用DSRC技术和应用,主要为了提升公共安全和改善交通堵塞状况。
C-V2X是以LTE-R14技术为基础,由3GPP定义的基于蜂窝网络的V2X技术,故也称LTE-V。
相比DSRC技术,C-V2X解决了离路覆盖、盈利模式、容量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它的频谱带宽分配灵活,并具有高可靠、覆盖广、支持大带宽、低时延等特点。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利用蜂窝网络,以及现有的基站和频段,组网成本明显降低,适应于更复杂的安全应用场景。
何谓“蜂窝网络”,请打开自己的手机,除了WIFI无线网络,剩下的是不是就叫做“蜂窝移动网络”了,是不是有点懂了呢?
写在最后:怎么样,V2X是不是特别强大!V2X最终目标是向着车辆智能化、驾驶智能化、道路智能化的集大成迈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