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山王徐达

中山王徐达

廓帖木儿本姓王,小字保保,扩廓帖木儿是安徽临泉人,舅舅是元朝平章察汗帖木儿,后来扩廓帖木儿被舅舅收为养子。察汗帖木儿是在平定元末红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异军突起,几乎剿灭了淮河以北的所有起义军,称雄一时。等到扩廓帖木儿继承了舅舅的军政衣钵之后,他坐镇河南,东自临沂,西至关陇,平定所有红巾军,成为元朝倚重的社稷之臣。然而,随着地位的升高,扩廓帖木儿也不免陷入元朝的政治内讧之中,此时元王朝的大厦就快要倾倒了。

1368年,徐达率领明军攻克元大都(北平),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灭亡。扩廓帖木儿本想救援大都,但是未及城下,大都就已经沦陷了。他又领兵出雁门,准备突袭大都,结果被徐达、常遇春趁虚直捣太原老巢。这一战扩廓帖木儿大败,只带领十八骑冲出包围,逃往甘肃,准备收拾残部,继续与明军对抗。

1371年,徐达与扩廓帖木儿在甘肃定西关川河畔的沈儿峪展开决战,为了打好这次战役,明将徐达修筑了点将台,相当于今天的军事指挥所。明太祖洪武二年,元朝将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兵袭兰州,继而南侵定西。

次年正月,屯兵于定西巉口、车道岭一带,威胁明朝西部地区的安全。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再次西征,以荡平元朝残余势力。

洪武三年三月底,徐达率军抵达安定州。两军各以10万之众隔沟分屯于安定州城北沈儿峪对阵决战。徐达在今定西市安定区福台村筑垒,以号令指挥三军。有史记载:“中山垒高约10米,顶面积约500平方米,上可坐千人,下可屯万骑。”

结果明军大败元主力,扩廓帖木儿逃忘蒙古和林。沈儿峪之役对于巩固新兴的明王朝起着决定性作用,故而彪炳史册。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明将徐达,重修中山垒遗址,遗址正面是一组四匹形体健壮的战马拉着战车行进的青铜雕塑,跃跃欲试,腾空而起。垒台分为上下两层,中层两边各塑有一面青铜鼓,垒台高处矗立着一根旗杆,旗下站立着威猛的徐达将军。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故此遗址被称为“中山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680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