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 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靠巴结他进入了甲字库。他又请求做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巴结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称赞魏忠贤,王安也就善待他。长孙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这就是所谓的对食关系,到魏忠贤进宫后,客氏又与他勾通,客氏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
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把明朝太监写的非常厉害,只手遮天。但是,明朝相比之前的唐朝有个很大的差别;唐朝太监是真正掌握了兵权的,因此可以结交权贵,反过来挟持皇帝。
而明朝,以皇帝之下的内阁、六部、言官三层机制,太监的权力其实相当有限。而魏忠贤魏公公为什么能够这么嚣张呢?其实是源自天启皇帝对他的信任。正是有了皇帝的信任,魏忠贤才能手握大权,才能对文武百官为所欲为。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魏忠贤的政令也就没有人理睬了。
所以,一旦换上一个对魏忠贤没什么好感的崇祯皇帝,魏忠贤的风光也就到头了。皇帝根本不需要“斗”这个太监,因为这个太监的权力全部是皇帝给的,皇帝一句话收回权力,魏忠贤就成了软脚虾。。明朝内阁大臣和皇帝斗,背后还有祖宗家法、有满朝大臣、有那“亢声直言”的美誉给他支持,至少还有斗下去的底气。魏忠贤一个太监,在圣人文章里面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他凭什么和皇帝斗?
魏忠贤要想继续只手遮天,唯一的办法是把皇帝控制住;无论是花言巧语迷惑住,还是威胁住,还是直接用武力软禁彻底变成傀儡。问题是,崇祯皇帝本身也是很有城府,狠辣而寡恩;魏忠贤最初可能就是想花言巧语迷惑他,重崇祯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暗中已经做好了收拾他的准备,快得魏忠贤来不及豁出去拼(他也未必有决心拼)。于是,一旦皇帝布置好了后手,魏忠贤就只有乖乖等死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