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何许人也,乱世枭雄,上回说了刘备少年时期其实是个黑白通吃的大哥大,卖草鞋只是他人生中很短暂的一瞬间。毕竟谁没个黑历史呢!而且《三国志》并没有拿刘备卖草鞋大做文章,反倒是《三国演义》将刘备卖草鞋演义地仿佛他是平民英雄一样,这也是罗贯中老爷子天真的想法罢了,罗老爷子生在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正因为社会动荡才是造就英雄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是平民成为英雄的黄金时代。
自从涿郡起兵,讨伐黄巾军,刘备历经过大小战役,略有微功。《三国演义》大写刘关张大战黄金,完全是演义需要而已。论功行赏,刘备当上了安喜县县尉,也就是县公安局局长,终于,曾经的大哥大刘备混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合法身份,成了正式的国家公务员。
也许是安喜县这地方太小了,也许是刘备当正当职业有些不适应,反正刘备这位英雄在哪个地方都得弄出点动静来。
《三国演义》中讲到了安喜县鞭打督邮,这叫一个精彩。说督邮下来检查地方工作,明里暗里向刘备讨要贿赂,刘备为官清廉不给督邮,督邮就捏造伪证,想搞一搞刘备,刘备大哥不理会,小弟张飞绑了督邮,拿鞭子就是一顿抽,最后刘备出淤泥而不染,挂印辞官了。
毕竟这是从儿时就读到得故事,刘备正人君子形象深深埋在心中多年。
可是,可是,可是正史里面真不是这么个事呀,确实能将刘备高大形象完全毁掉。
《三国志》先主传事这样记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这天,督邮奉上级命令来安喜县视察工作,考察一下县里面的风土人情,顺带做一做群众工作,毕竟这段时间打黑除恶风头正紧,虽然督邮极不情愿下来走访,但是面子工作不做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来安喜县也是无奈之举,走个形式罢了。
这不来了不多时,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刘备就吵着要见督邮,督邮这些天下基层走访太累了,到哪个地方难免吃吃喝喝,消化不良的问题又犯了,就回绝了刘备的请求。
刘备听到经由差役传达的话,心中甚是愤怒“我刘备堂堂安喜县扛把子,黑道白道大小通吃,你一个督邮不见我,以后我刘备面子放哪放!”。
就这样怒火中烧不如尽情释放,登堂入室绑了督邮,杖责200下,刘备自知这官做不了了,解下官印系在督邮脖子上,带着他的两个好哥们再次亡命天涯。
这时,笔者不由想起刘欢老师唱的那首《好汉歌》,刘备也确实有好汉得气魄,换个方式说刘备匪性不改罢了。如果不是他当了皇帝,恐怕早已藐视朝廷命官治罪了。
这里,也要感谢陈寿写史不详,没有写刘备为啥打了自己的长官,怕是给刘备留了面子吧。
后来,屠夫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毋丘毅去丹阳募兵,刘备和毋丘毅同行,到了下邳地界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巧遇到刘备的同行了,打劫的。刘备跟毋丘毅说,没事我刘备凭面子上前说和说和,说不定就摆平了,可是没想到这帮贼根本不吃刘备那一套,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这么抄上家伙打将起来。因为刘备深深了解行里的套路,带着关张轻松破贼。毋丘毅感念刘备功劳,给刘备申请了一个下密丞的小官。
怎奈毋丘毅一片好心,无奈金麟岂是池中物,刘备估计嫌弃官太小没什么发展,再次辞官。
要不怎么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圈子呢!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很多人也不是能力有多强,你能成什么样的事其中百分之80是你的圈子决定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是99%努力和1%天赋”,而我们从小得教育又是那么以偏概全,完全无视爱因斯坦还一句话“但1%天赋比99%得努力更重要”。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不是吗!
刘备不知道动用了什么关系,不久后当上了高堂县尉,这里《三国志》并没有详细描述,恐怕应该不是什么正常渠道吧。
不久升任高堂令。终于在大汉的疆域中,刘备拥有了一个县的管辖权,这是刘备政治生涯划时代的一笔,从这开始,他成为拥有独立办事能力的地方长官,再也不是什么县公安局长,县长秘书长了。
从中不难看出,领导者为什么能够成为领导者,就不段追求对于全局的掌控权,虽然县丞和县尉都是县一级官员,但是刘备始终不想屈居人下。当匪要当头领,当官也要当长官,就算这个长官是微乎其微的县长。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