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历史中,既有鼓角争鸣,金戈铁马,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古来帝王将相们,往往置身于时代风云漩涡之中,历经多少荣辱成败、悲欢离合,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也常常会比一般人更为深刻。在权谋征战之间,生离死别之际,偶然会有一两句肺腑之言,真情流露,千百年之后读来仍然让人为之动容。
第一句是关羽所说。《三国志》记载,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曹操有意收降他,待之以高官厚禄。有一天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的想法,关羽直言不讳说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同生死,不可背之。”一席话光明磊落,义重情深。难怪关羽被孙权杀死后,刘备连江山大计都弃之不顾,宁死也要跟孙权决一死战。
第二句是刘备的遗言。《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了一番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自古以来,再亲密的君臣之间,也是亲兄弟明算账,君主对臣下再好,也没有拿江山送人的。可刘备就敢这么干。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正如孟子所说,君视臣如手足,臣事君如腹心,真正做到了赤诚相待,亲密无间,堪称千古君臣关系典范。
第三句是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说的遗言。司马懿后人虽然篡位自立,落下千古骂名,但司马懿生前,却一直深受魏国皇帝器重赏识,曹丕和曹睿两代皇帝都把司马懿列为托孤重臣。曹睿病危时,三天内下发五次诏书,催促司马懿从外地赶回。见到司马懿后,曹睿说:“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司马懿感动的涕泗横流。谁知日后司马家族最终还是篡位自立。
第四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石勒所说。石勒是后赵皇帝,他从一个奴隶历经坎坷苦斗,成为称霸一方的国君。有一次他与大臣们喝酒饮宴,酒酣耳热之际,石勒敞开胸襟与群臣谈古论今,说了一句话:“大丈夫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懿父子,欺负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天下后世都为他的胸怀眼界叫好。
第五句是五代十国军阀安重荣所说。安重荣是后晋皇帝石敬瑭的爱将,担任成德军节度使,为人豪爽狂放,颇有爱国之心。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援兵,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甘愿自称儿皇帝。安重荣痛心疾首,对石敬瑭卖国求荣的行径愤慨不已。他向石敬瑭上书说:“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蔽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万世耻也!”安重荣本是乱世一军阀,凭借这句话名垂千古。
第六句是五代末期的周世宗柴荣所说。柴荣在五代时多如牛毛的国君皇帝中,是最有作为也最有正气的一个。他以统一天下、削平乱世为己任,内安黎庶外扫群雄,后周隐然有一统江山的气象。他曾问精于相术的大臣王朴,自己余生岁月几何,王朴说至少有三十年。周世宗兴奋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堪称雄姿英发,豪情壮志。
第七句是明朝皇帝明宪宗所说。明宪宗宠爱万贵妃,万贵妃却不能生育,因此她生怕其他妃嫔生育子女后得宠,只要谁怀孕都会被她害死。纪淑妃怀孕后侥幸躲过毒手,生下一子,由太监张敏偷偷养在深宫中,一直长到六岁都不敢露面。成化十一年,太监张敏抓住机会向皇帝奏明此事,明宪宗大喜,急忙命人去把皇子接来。
纪淑妃见到使者来接皇子,悲喜交加,抱着皇子哭道:“你去吧,妈妈怕是活不了。你记住那个身穿黄袍、长胡子的人,他就是你的父亲。”《明史》生动记述了父子会面的场景,众人把皇子拥至阶下,皇子认准那个穿黄袍长胡子的人,跑到他怀里。明宪宗把他抱到膝盖上,仔细爱抚审视一番,悲喜泣下说:“我子也,类我!”围观者无不动容。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而不自知。万贵妃知道后妒恨交加,把纪淑妃和张敏先后害死。
第八句是明朝天启皇帝所说。天启皇帝宠信魏忠贤和客氏,纵容他们专权乱政,是有名的昏君。但他有个特点,“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对待兄弟和家人富有亲情和爱心。《三垣笔记》记载,天启皇帝登基之时,年幼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见到哥哥黄袍加身,很是好奇,问他:“这个官儿我可做得?”旁边的人见他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语,都吓得心惊肉跳。
天启皇帝听到弟弟的话,笑了笑说:“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自古道天家无亲,多少骨肉兄弟,为了皇位大权杀得你死我活。后人眼中的昏君天启皇帝,却能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始终待兄弟亲密无间,毫无疑忌防范之心,实属难能可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2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