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学士翁同龢曾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淡定从容,安宁静气,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
芸芸世界,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人生的高度其实是一份知足的恬然,得到的越多,就越容易迷惑,不断地失去和获得,才会明白,学会淡定,才能使生活变得简单而快乐。
人生得失无定时,要笑看人生起伏。面对失去我们要坦然,胸襟豁达一些,眼光长远一些,只有断舍掉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才能集中精力耕耘出更美好的未来。
淡泊名利,方能从容人生
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纷杂社会,名誉、地位、金钱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追求一定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人生苦短,活着就要珍惜人生,不能被势力和欲望蒙蔽双眼,要学会从容淡泊之心去看待世界。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从从容容的人。
1960年,马老因"新人口论"遭遇无端的批判,并被撤销北大校长职务。
那一天,马老正在家里"接受隔离审查",他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说:"爸,你被撤职了!"
他当时正在看一本书,淡淡地答了一声:"噢!"
时隔近20年后,国家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又恢复了他北大名誉校长。
他的儿子又从外面回来,告诉他:"爸,你官复原职了!"他当时也是在看一本书,也同样淡淡地答了一声:"噢!"
视荣辱为等闲,置得失为莞尔,此为何种心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容。
这种定力,不是轻易就可具备的,它需要接受深刻的心灵修炼,既包括意志、信念的修炼,也包括品行、人格的修炼,甚至还包括心灵的磨难。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满足的活法。
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
这样,才能品味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每临大事有静气
人生在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面前,越要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非宁静无以致远,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要有静气。
清代名臣曾国藩经常领兵打仗,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死关头,稍有决策失误,关系到万千湘军的身家性命。
每每遇到阵前指挥和决策的时候,曾国藩都会将多年养成的"静"的功夫拿出来,在自己的小楼上静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最后总能想到应对之策。
曾国藩曾说: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容易在慌乱中出错,如果遇事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那么出错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也就难以成事了,更不用说成大事。
人到中年,阅历逐渐丰富,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众多难关和考验。
培养一颗"静"心,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和平淡然,超越自我。
保持从容
人生需要一种淡定从容的静气才能如鱼得水,才能遇大事而不惊,得意而不张扬,失意则不消沉。
人有静气,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淡定从容,才是人生的一种态度。
拥有一颗平静心,会泰然看那变幻莫测的人生百态,找回充满乐观的信念,快乐喜悦的精神力量。
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古人说: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惧,小事心不慢。
让你我都时刻保持内心的一种平静,尽人力,安天命,去享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1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