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作业,岁月的考试,生命的账单,就像此起彼伏的洪涝,试图冲刷掉中年人所有的不服。
三十年前,最要我命的三件事:作业、考试、零花钱。
三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历经艰险,化茧为蝶,然而最要我命的还是那三件事:作业、考试、零花钱。
三十年光阴似箭,转眼我就从孩子变成孩子他爹,期间上过当,吃过亏,买过三无产品,体验过年少无知的爱情,愿以为早已修炼成仙,分分钟叱咤风云,独当一面,转念却发现,当面对这三大要命的事儿,我的内心仍然惴惴不安,细思恐极。
没错,三十年来,毫无长进。
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作业从来都是我一个人事,除了偶尔会在课本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以佐证我完成了万恶的“熟读并背诵全文”,父母的参与度几乎是零。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如今我的孩子也上了学,可为什么他的作业却成了我的痛点?
批作业我还能勉强理解,就当亲子监督给孩子检验学习效果吧,可和孩子一起做作业是几个意思?我不记得我爸陪我一块解二元一次方程啊,要让他辅导我绘画和手工,他可能会直接捅死我或者自己剖腹自尽的吧!
然而现实是每天晚上的家长群,几乎会被一众含辛茹苦的爹妈们刷屏。
@梓涵爸爸,能把数学作业拍给我看下吗?@子涵妈妈,在吗?英语作业选择题第2题答案是不是B?@紫涵爸爸,语文背诵前三段还是全文来着?@子晗妈妈,空吗?对下答案吧?
一晚上三百多句“谢谢”和“不客气”以及“我们是温暖的一家人”构成了最硬核的人间真善美。
夜已深,孩子脸含笑意欣然入睡,而我为了完成熊娃手工课的作业挑灯夜战,欲哭无泪。
有时我也会为了给孩子长脸,强行给自己打鸡血,发誓要做些贡献让显得不那么像个“废物”。
群里有个妈妈求教一道数学题,我来了兴致,结果刚拿起纸币准备大显身手,却发现已经有四五个解析完整步骤清晰的答案发了出来,贴心点的还能附上语音版讲解。
有一次美术课的作业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一尊泥塑兵马俑,我突然感觉被囚禁体内多年的艺术细菌蠢蠢欲动,熬夜到凌晨,端详着手中的作品我欣慰的笑了,第二天送娃上学,却听见一个刺耳的声音:“灿夫,你捏的哆啦A梦好逼真啊!”
嗯,灿夫是我儿子。
罗蒙诺索夫说: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法布尔说: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马克思说:学习是为了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中国当代学生说:学习使我妈快乐。
“快点去学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又不是为了我。”“不,妈妈,学习是为了使我妈快乐!““不不,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快乐,使你成为有用的人。““不不不,妈妈,学习是为了你快乐,你快乐我和我爸才不会挨骂......”
我一度忍不住为儿子的情商和觉悟含泪点赞,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好像事情并不是这个样子。
一天下班回家,灿夫他妈就一脸不高兴,问她什么事也不说,吃饭的时候突然对着儿子训斥道:“读书不能死读,要注意方法,什么叫事半功倍懂吗?”
我和儿子都一脸懵X,心想老婆\老妈吃错什么药了?
后来回房间了我才get到原因,她同事说自己女儿平时都不怎么用功的样子,居然考上了省重点中学,而我们灿夫虽然学习还算刻苦,但离学霸还有一段距离,我把这不高的投入产出比归因于天分,却成了孩子他妈的痛点。
看了《小欢喜》,乔英子爱学习,确实使她妈快乐;她妈快乐了,确实全家快乐。
但转念一想,使她妈快乐的好像不是她爱学习,而是她能考进清华……
所以“学习使我妈快乐”的理论可能只在那些动不动就考个北大、清华的学霸身上成立,至于考不上985、211,甚至连稳定在平均线都吃力的小孩,学习也许不会让你妈快乐,只会让你妈更累更焦虑,她们只能拽着你死命追赶,企图找到一丝做父母的成就感和无处安放的面子,“你看看人家,都进清华了,你呢?”
很想找机会跟儿子聊聊又不忍心开口:学习不能使你妈快乐,如果你不学习还能考高分,那才能使你妈快乐。
受周围人影响,我曾经也把孩子的分数看的比天还大,后来想通了,孩子会长大的,分数会过去的,该吃吃该喝喝,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因为这些“身外之物”和孩子、婚姻、家庭的幸福过不去?
不过考试如是,账单就未必了。
俗话说的好,花呗一出,按时吃土。
小时候的零花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定时定量,花完就没了,不留任何念想。
可现在的钱就像薛定谔猫,只要不到还款日,总觉得自己很有钱,挥霍一时爽,一直挥霍一直爽。
别人的身价依托于道琼斯指数和期货大盘,而生活在上海的我,存款要看季节。
你问我穷不穷,我会先问:“你是问寒暑假,报班季,还是平常?”
“平常。”
“对不起,我们中年有娃人士没有平常,全年都是惊喜。”
七月的土最好吃,有股被盛夏炙烤的淡淡孜然味,外焦里嫩,口感饱满。
孩子放假,天南海北的走一遭必不可少,你也不知道孩子他妈哪天一时兴起又给捐了几个兴趣班。
过年时的土,总夹杂着冰天雪地的寒意,辅以各路亲朋好友的加料,五味杂陈,很有层次感。
过个年,感觉半年的班白上了,我神态自若故作轻松,心里翻江倒海发誓下个月省一点…打开下个月的账单,又默默地安慰自己,问题不在我,只怪不断膨胀的通货。
有种说法叫刚需消费,啥是刚需?是车?是房?在我看来,人到中年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刚需。
医院就是个透支刚需的地方,中年人害怕体检,就像小时候害怕打针,只要不验血常规,便不知三高为何物,方可继续蛋糕烤串麻辣烫;只要不查心肺功能,便不怕血管爆表,还能继续吼娃拍桌和跺脚。
看惯了身边人的生老病死,尤其是“病死”,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命贱,病不起。
之前单位体检,我查出来胃上有息肉,要复查。
“要不别查了吧,万一查出什么病来怎么办?”
“你不做体检就没病了?”老婆翻了我个白眼。
“那啥…万一真查出来什么三长两短,就别费钱给我治了吧,你还要养娃,花钱的地方多呢…”
见我眼波流动,神情温婉,老婆又赏了一个更大的白眼。
人生的作业,岁月的考试,生命的账单,就像此起彼伏的洪涝,试图冲刷掉中年人所有的不服。
有人问我理想的幸福是什么模样,我觉得有很多种,但其中一种一定是儿子回家跟我们说:“今天没作业,我考了第一名,还有奖学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