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家:东北经济恢复态势已经形成,短期经济形势已经稳定

专家:东北经济恢复态势已经形成,短期经济形势已经稳定

自2003年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16年来,各界对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与东北振兴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新一轮东北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与政策支持,东北迎来了全新的振兴时刻。

2019年的东北,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态势?振兴之路有了怎样的新局面?近日,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新形势下东北振兴的机遇与挑战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当前东北振兴所面对的新形势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分析。

与会专家认为,东北经济再不会回到极端的下跌情况,经济恢复态势已经形成,短期经济形势已经稳定,这是东北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这种变化仍然属于短周期性质的变化,不是东北振兴长期形势的根本变化,也没有改变东北在全国相对落后的格局,东北振兴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短期经济形势已经稳定

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着力依靠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着力集聚各类人才,不断开创东北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7月1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大连。据新华社报道,考察期间,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推动东北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更大力度“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竞争力。

一个月间连续关注,可见中央层面对东北振兴的殷切期望。

近三年来,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持续推动下,东北经济形势发生了向好的变化。7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在商务部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6-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2.5%、5.1%、5.1%,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呈逐步缩小的趋势,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三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通过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数据可以看到,东北三省的主要经济数据已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5486.2亿元,同比增长6.1%,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2701.8亿元,同比增长2.4%,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3184.6亿元,同比增长5.3%。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历经17个季度以后,辽宁经济增速首次重返“6时代”。在国务院新闻办6月25日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说,这意味着辽宁经济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辽宁经济开始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进入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东北经济是否稳定主要看的是辽宁,辽宁占东北经济的半壁江山,其能否从低谷走出来,是东北短期形势的要点。辽宁GDP从2016年的负增长,到2017的增长由负转正,到2018年增长 5.7%,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6.1%,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恢复增长态势。考虑到辽宁经济统计数据挤水分的因素,可以说辽宁的经济复苏是实实在在的。”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教授李凯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趋势下,即使吉林、黑龙江两省经济有些小幅起伏,总体上仍然可以说,东北经济再不会回到前一段那种极端的下跌情况,经济恢复态势已经形成,短期经济形势已经稳定。

振兴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东北经济目前呈现出的积极变化,仍然只属于短周期性质,并不是东北振兴长期形势的根本变化,也没有改变东北在全国相对落后的格局。李凯指出,东北振兴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新形势下东北振兴的机遇与挑战专家座谈会上,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出,营商环境建设、国有企业混改和农村土地问题,值得东北思考。

“营商环境好不好,就看这个地方的小企业是不是留下来。”刘世锦提到,虽然恒大、腾讯等行业巨头都到东北投资,但是营商环境的评估不能仅看大企业,还要看小企业,“真正有市场活力的是小企业,小企业起来了,整个市场的发展就好起来了。”

关于备受关注的东北国企改革,刘世锦认为,东北国企混改应该有更大动作,“国有资本应该集中到涉及国家安全、社会保障、军工等领域。”

李凯分析指出,从当前东北内部的国企混改等实践经验来看,改革在东北具有很大的潜力,东北亚局势好转,为东北实施更宏大的开放计划提供了条件,“当前情况下,一定要坚定信念,不能将东北衰退简单地归因于社会民众观念落后、东北发展条件不足、国家政策不够、东北历史付出多因而包袱重、周边环境不佳等,或者简单地抱怨某一方面的不足,如抱怨央企没有发挥足够作用等。”

会上,李凯还提出,东北振兴未来的产业选择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业,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制药、智能装备、信息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由于东北内部存在城市层级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放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发展。

关于东北的人才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在会上提到,各地都在抢人才,而东北面临着人才外流的问题,此时,研究“什么东西在吸引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史育龙认为,基础教育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利用东北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创造出一个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947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