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形势图
一首《满江红》让我们从文字上接触到一位忠君爱国的,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岳飞一位出生农民的优秀军事天才,用自己的经历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的华美乐章,遗憾的是这曲乐章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也是正是这种遗憾,让我们对这位英雄更加敬佩,更加感伤。
岳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遗憾的结局呢,真的是因为他要北伐迎回二圣,或者秦桧真的是金的间谍为了自己的主子要杀死岳飞,还是他催皇帝立太子让皇帝不高兴我们一起来分析:
第一,北伐中原迎回二圣,大家都说这是岳飞被杀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迎回二圣,那么谁来当皇帝,所以引起皇帝的不满被杀。但是在1137年岳飞随高宗返回建康,高宗对其加官进爵,并计划将五万淮西军拨给岳飞,岳飞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注意,岳飞在这一刻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一旦北伐成功,那么宋高宗会大大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声望,大家怎么可能再让两个亡国之君来取代这个大有作为的皇帝。
岳飞
第二,秦桧间谍论,秦桧作为南宋的丞相,在国家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他真的是间谍的话,我觉得南宋必亡,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没有发生,所以也可以排除(而且我觉得秦桧在杀岳飞的问题上有责任,但是更多的在为宋高宗背锅)。
第三,催皇帝立太子,由于战乱,颠簸,惊吓宋高宗失去了生育能力,岳飞催他立太子,虽然很不开心,但是也没余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岳飞,而且在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时候,宋高宗赵构还是太上皇,他没有反对,证明他和岳飞没有太大的私人矛盾,顾这个理由也不成立。那么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岳的存在,与整个宋王朝的军事制度相违背。
岳家军
宋立国的传统,重文抑武,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位北周将军,通过陈桥兵变篡夺北周江山,这种来路不正的江山,让他极为担心,担心自己的手下的将领依葫芦画瓢,所以在开国之初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当时北宋主要军事将领的兵权,但是这种手段治标不治本,只能管用一时,不能管用一世,所以宋太祖同志制定了极其复杂的军事制度,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首先分割指挥权和调兵权,设立枢密院负责调兵不统兵,将领只负责统兵没有调兵权利,就把将领于军队相分离,遇到战事则随机抽取将领和军队参战,就好像军队和将领是在两个不同袋子里的球,遇到战事就从里面各取出一个进行组合,然后参战,这就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最大限度避免武将专权。其次建立禁军制度,就是在全国士兵中进行选拔,将优秀的士兵选拔出来编入禁军,留下的编入地方厢军,然后禁军负责中央和边界地区防御,其他地方由厢军防御,这就保证中央可以最大限度掌握国家的军事力量,避免地方割据。
宋高宗
但是在靖康之变后,南宋为了苟延残喘,不得不依靠武力反抗金军,也就形成了许多军事集团,最著名的就是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部队,淮西军,王彦的八字军等等,这其中又以岳家军最为强大,已经让宋高宗有了担心,后来淮西兵变,更是让宋高宗对这些将领又爱又怕,所以为了加强中央力量,宋高宗赵构命令自己的亲信杨沂中建立属于自己统领的部队,希望可以来牵制其他几支部队,但是在拓皋之战中,杨沂中击败了金朝名将完颜宗弼,但是在追击中中伏全军覆灭,同时在这次追击中,岳家军没有按约定从后方堵截金兵,给了金军逃脱并设伏的机会,更让高宗不满。
在这样一个重文抑武的王朝,一个将领拥有了国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只军队还被叫做岳家军,而且这支部队还因为自己的失误让自己的亲兵被歼灭,再加上淮西兵变对宋高宗的打击,所以在宋金局势相对稳定后,他怎么还能允许这支部队存在,所以再宋金合议后,皇帝希望大家交出兵权,但是岳飞不同意义和,也拒绝交出兵权,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将领在这个情况下,哪个朝代能允许它的存在呢?更何况在宋这个防武将甚于防御外来侵略的王朝。因此皇帝只能杀一儆百,杀了岳飞,震慑其他将领,维护自己的统治。
岳飞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7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