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雄厚的整体经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前有美国人掏不出1000美元应急资金,现在有4800万美国人没还完去年“黑色星期五”债务的新闻,美国人的个人收支为什么如此诡异?
事件回顾:
2019年“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美国消费者在网上花费了74亿美元,不过国外机构报告显示,有超过4800玩的美国人还在还去年黑五所欠下的债务。
2016年,美联社和NORC发布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二表示难以拿出1000美元应对意外支出。即便是那些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家庭,也有接近40%比例认为,未来拿出1000美元应急比较困难。
收入增长停滞
家庭收入中位数30年没涨
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数据,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上涨到了36080美元,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平均为90021美元。
整体而言,美国人的收入也在增长中。
再看美国GDP,美国人均GDP排名第9,可怕的是前十的国家或地区,没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
3.27亿人口的美国,不愧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2018年美国人均GDP
凡事最怕平均。
2018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 61937美元,约43.5万人民币。
这意味着,美国有一半人美国家庭年收入少于61937美元,另一半的人美国家庭年收入多于61937美元。
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其实已经长期停滞。
从1990年到2015年中,家庭收入中位数最大值是1999年的57909美元,而由于汇率的变化,当时1美元相当于8.3人民币,折合人民币48万。
由于各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不能直接说美国家庭中位数收入是减少了,但长期的增长停滞,是被各界公认的。
奥巴马总统时期(09-16年)家庭收入中位数
爱借钱不存钱
34%的人靠信用卡生活
收入长期不增长,还能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当然也是起点够高了。
空调24小时开启,夏天冷得穿雪地靴;一个家庭常常拥有2台或以上的车;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周使用3卷卫生纸;超过40%的食物在美国的归宿,是垃圾桶。
长期丰裕的生活,让美国人缺少存粮备荒的意识。
最近,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0上表示,中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而2017年4月份美国人的年储蓄率是5.3%,不到一个月的工资。
有一句谚语完美形容了美国人的收支状况:“One paycheck away from homeless.”
意思是"与无家可归之间只有一张工资支票的距离"。
实际上美国有60%以上的人,储蓄账号金额不超过1000美金,GoBankingRates对5000多名美国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34%的人,账户上一分钱都没有,生活上主要依靠信用卡来支付购买。
这个问题也分两面来看。
一方面,每个月的收入都用来还信用卡和交保险,手上一点应急资金都没有,一旦失业必须立刻找到新工作。
另一方面,有约是406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标准线以下,享受各种社会保障。这个贫困标准是比较高的,单身收入低于11880美元,4口之家低于24300美元,为贫困线标准。
所以,美国人不爱存钱,是长期富裕养成的高消费习惯,也有着社会保障托底的原因在。
通货膨胀低
破产的边缘徘徊
看过外国电影的都知道,全世界都喜欢美元的稳定保值。
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中,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数只有1.763%。
也就是说 2007年初的100美元,经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相当于2017年的119.09美元。
如果自1967年算起,到2017年50年来美国年通胀率的几何平均数也只达到4.086%。1967年初的100美元,按通胀率调整后相当于现在的741美元,按CPI调整后则相当于732美元。
2019年第二季度,美国有1.176亿全职工作人员,职工周薪的中位数是908美元,约6384元人民币。
所以,在美国,即使是拿最低工资的洗碗工,也能轻轻松拥有苹果手机,买上一辆小轿车。
但信用卡债务、医疗、教育等巨大开支,是普通美国人的沉重负担。一旦失业,消费水平就会直线下降。
拿最基础的食物支出来说。
一方面,食物在大量浪费,在2007年到2014年期间,美国人每天浪费食物就达13万6千公吨,相当于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就能浪费掉近一斤的食物。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25年里,最贫穷的20%美国家庭里花在食品上的消费占收入比在28.8%到42.6%之间,吃饭都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
2017年,华盛顿智库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五分之一家庭的财富为零或是负资产。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 1万亿美元的信用卡债务,1.4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和停滞的薪资上。
在美国,有没正式工作还可以开皮卡环游世界的职业穷人,有打三份工拼命赚钱攒上每年4万美元高额学费的穷学生,也有从年入百万美元到失业就破产的NBA球星,金钱流动的速度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或许这就是崇尚消费与竞争的美国文化的独特场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5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