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近年来,到一线城市的中小学当老师似乎已经成为名校高材生的新选择。但是,人们在感叹名校光环和丰厚待遇之余,很少关注到这些高材生到中小学任教之后的状态。这些名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感受如何,他们能否很快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又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工作……围绕相关问题,中国商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老师不好当”
一线城市户口、年薪26万起步、事业单位编制、全年带薪休假165天......在2019年教师岗位的秋季校园招聘中,深圳龙华区教育系统拿出12分的诚意,大手笔招揽中小学教师的行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优厚待遇究竟花落谁家?超过3.5万名应届生报考,491人入围体检,报录比大约为71:1。据悉,在报考者中,A类双一流院校314人,其中博士23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九成,华丽丽的简历让网友感叹:看完学历背景,这待遇不稀奇了。
“当一名好老师,真挺难的。”任教三年后,李莹对中国商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年前的秋招季,经历了笔试、面试四轮考核之后,毕业于北京某双一流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硕士生李莹被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录取,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老师。“比较稳定,能解决北京户口,自己喜欢,而且有寒暑假,应该也不太累”,这是李莹当初对这份职业的设想。
可是,在任教三年后,李莹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事实证明,当老师真挺累的,早上七点半就要到学校,晚上六点虽然可以准时下班,但关键是到家后还得加班备课。”李莹说。
李莹任教的学校实行的是六年一贯制学制,她现在已经随班升到高一,带高一两个班的英语,每周要上12节课。由于学校是改革实验校,学生用的教材都由本校老师编写,连期末考试试题也是本校老师自己出,对此,李莹感到教学任务很大。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一堂课上得更生动。由于我们的教学材料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这对于一个新手老师来说,备课压力其实是很大的,我们要不停地去听课、学习”。教学压力大、要求高,使她发出“老师不好当”的感慨。
尽管如此,李莹还是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像打了鸡血,自带驱动力”,而她将这种积极性归结于学生的诉求。“学生对于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带的这个年级已经有好几个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提前被北大录取了,要教这样的学生,老师自身必须有很高的水平,并且还要不断提高”。
在李莹看来,这种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在大城市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学历越来越高。“学生对于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高水平、高学历的毕业生下沉到中小学教育阶段。很多中小学招聘教师的要求都是硕士起步,我们学校还有很多老师有博士头衔。”李莹说。
对于在深圳一所小学任教的郑乔来说,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和行政性事务使她在“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面前有些力不从心。一年前,她从东北一所双一流高校硕士毕业,应聘到深圳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我很希望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教书,但现实是各种会议、课题、科研比赛把每天的时间和精力压榨得所剩无几,很多时候都已经走到教室门口了,内心却还在纠结,因为自己知道这堂课并没有准备好。”郑乔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学生不好管”
困扰郑乔的另一个烦恼,是在管教学生上的无力感。
“现在,学生接触教育知识的途径特别多,老师不再是授予知识的权威渠道,所以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畏心就没那么强了,教师的威信比较难树立,这就给老师开展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郑乔说。
对此,在北京一所小学教英语的谭悦也有同感。谭悦是李莹读研时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校小学部教英语。“现在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比较自我,老师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还会遇到一些家长对老师不认可、不支持教学的情况。”谭悦说。
受访的青年教师都对中国商报记者表达了在管教学生方面的困扰。由于一些因师生矛盾引发的社会事件,教师在管教学生这件事情上如履薄冰。虽然教育部门拟出台文件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进行了规范、明确,但有些老师还是觉得这是一个“烫手的权利”,用不好可能引发家校矛盾,甚至会使教师丢掉饭碗。
“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守规矩的,家长也比较支持老师的工作。有些顽劣的学生,老师可以用春风化雨的教育感化他们。但是真的会有极个别叛逆的学生,说服教育对他们收效甚微,老师也就渐渐放弃了。”郑乔说。
“自我提升难”
去年9月,毕业于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物理专业的硕士生张强应聘到南京市一所中学,教高一物理。他本来以为自己可以随班上升,接着教高二的物理。这样,他不仅可以继续和自己教了一年的学生在一起,还有可能在三年内带完一轮物理课程,对积累教学经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的一纸通知却让他非常失望:他并不能随班,而是需要重新接手一个新的高一班级。
让张强无法随班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的投诉。由于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期末成绩不佳,家长拒绝学生的高二物理再由张强来教。
被家长“罢免”的张强很是委屈。他认为,学生期末成绩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身基础差。“我们学校分快慢班,我教的是慢班,我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一年时间就把他们的成绩都提上来。”张强告诉记者,和他同样被分配教慢班的两个同事,都是由于家长投诉而没能随班上升;而分到快班的同事,则可以跟学生一起升班。
谭悦告诉记者:“教师这个职业其实挺容易进入瓶颈期的。刚入职的时候,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比较多,感觉成长很快,但是随着对课程掌握熟练程度的加深,教师很容易就进入倦怠期,进而会产生一种成长空间有限的感觉。”她已经在考虑离开教师岗位,重新换个工作。
张强认为,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却在培养教师成长上做得不到位,特别是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不多。“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是因为喜欢教书育人,所以,希望学校能够给青年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机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有更多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张强说道。(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2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