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2017年祖代肉种鸡引种量低叠加了2017年上半年肉鸡全产业深度亏损,奠定了2017年下半年肉鸡价格进入牛市基础。2018年8月份国内非洲猪瘟强化并延长了肉鸡牛市周期。
2019年肉鸡全产业维持正利润,期间且长时间维持单羽肉鸡雏孵化利润超过8元的历史最高利润。肉鸡牛市同时,由于产能持续增加及其他因素扰流,截止11月末。肉鸡价格出现三波大幅下跌。
目前来看11月肉鸡价格大幅下跌,已经影响了肉鸡补栏,11月份猪价杀跌,导致了大量低于标重生猪出栏,降低了12月至春节市场可供应大猪数量,猪价上涨预期强烈,并将带动肉鸡价格反弹。
正文:
一、 2019年肉鸡维持牛市
我国白羽肉鸡祖代鸡需要从国外引种,疫情及国内肉鸡(白羽肉鸡,下同)产业不景气,2015年-2017年我国祖代鸡引种量持续处于低水平。2017年上半年肉鸡、蛋鸡全行业亏损,加重了肉鸡去产能,2017年下半年肉鸡产能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肉鸡牛市周期逐步形成。引种量偏少,前期种鸡通过换羽后,随着时间推移大量2015年之前引种种鸡淘汰,2018年肉鸡产能逐步紧张,进入到2018年年中,肉鸡产能进一步紧张。
注:2015年后,肉种鸡引种以大体型为主,降低祖代鸡需求
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爆发,引发了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截止10月末全国生猪产能下降4成左右。猪肉供应减少,鸡肉大量替代猪肉,支撑了肉鸡价格持续强势,2019年10月全国肉鸡价格达到了7.2元/斤,创历史最高价。
注:红色均线为行业平均孵化/养殖盈亏平衡线
2017下半年至2019年3季度肉鸡牛市主要由于肉鸡本身的产能不足形成,但随着2018年4季度引种的祖代肉鸡其提供的商品代肉鸡陆续进入出栏阶段,供应量逐步趋于正常年景的供需平衡。非洲猪瘟导致我国2019年猪肉产量下降1500万吨,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肉禽产量在2000万吨,肉鸡产能增加仍无法满足猪肉减产带来缺口,即使考虑牛羊肉增加、鸡蛋增加及猪肉、禽肉、牛羊肉进口增加,国内肉类供应仍出现不足。
10月我国生猪产能呈现企稳回升,但生猪产能回升到市场可供应出栏大猪数量增加仍有9-12月时间,未来9个月左右我国肉类供应仍处于紧张局面,需要大量的禽肉来缩小供应紧张局面。只是未来9个月肉鸡价格仍维持牛市,全产业仍获得较为丰厚的孵化/养殖综合利润。
二、 11月份肉鸡价格大幅跳水
10月全国猪价加速上涨,10月28日全国生猪均价上涨至41元/公斤左右,其中广东达到了46元/公斤。10月31日东北地区因出现病情,价格率先下跌,随后猪价下跌传导其他省区,截止11月17日全国生猪均价跌至32元/公斤左右,20天累计跌幅达到22%。
部分地区恐慌性杀跌,部分县市猪价已经跌至26-27元/公斤,较10月末41元/公斤34.1-36.6%。猪价恐慌杀跌带动肉鸡和鸡蛋价格快速走低,11月中肉鸡价格一度跌至4.7元/斤,较10月下旬7.2元/斤下降35%。肉鸡价格快速下跌导致了肉鸡养殖利润亏损,养殖户补栏意愿有所下降。
回顾2019年至今,肉鸡产业虽然处于牛市,且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但区间出现三次快速下跌,并引发养殖亏损,其中2月中旬到3月中下跌主要是年度季节性因素,而5月末到7月中下跌主要由于大量的淘汰鸡集中淘汰,加上阶段性的需求旺季,且猪价处于震荡缺乏连续上涨带动。而11月份下跌主要由于猪价恐慌杀跌带动了肉鸡价格回落。
三、 12月肉鸡价格有望再度反弹
猪价恐慌性杀跌虽然缓解当前猪肉价格对CPI影响,但不利于中后期生猪产能恢复,甚至一定程度影响禽类产能扩张。当前我国肉类供应核心问题为猪肉供应缺口明显,产能恢复并达到猪肉供应增加需要较长时间。市场恢复产能心态较为脆弱,主要影响因素集中疫情和价格两大方面,适当合理高价有利于养殖户扩张产能。
中短期来看肉类供应增加主要集中在禽肉,合理价格有利于产能扩张。近期猪价快速下跌拖累了肉禽价格,肉鸡养殖11月已经开始亏损,不利于养殖户补栏。2019年5月下旬至2019年7月上旬肉鸡价格大跌,并导致养殖亏损,一度严重影响了肉鸡补栏,导致了8月下旬到9月份肉鸡供应下降,肉鸡价格快速上涨。
目前来看猪价恐慌杀跌基本结束,部分地区可供出栏生猪已经明显下降,随着12月肉类需求旺季到来,猪价重新上涨可能性较大,而11月份肉鸡补栏意愿下降,将影响12月末到1月份肉鸡供应,近期肉鸡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走货量明显加快,库存下降,肉鸡价格有望在12月份逐步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1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