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为何有些银行日子好过,有些难过?秘密在这里!农商行怎么办?

为何有些银行日子好过,有些难过?秘密在这里!农商行怎么办?

为什么有些银行日子一直不错,有些却过得却越来越难?

有证券分析师分析2016年以来银行盈利增速和不良率指标变化后发现,银行业分化的根源在于客户基础。

分析表明,从2016年开始,受去杠杆、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下行。但2017年开始,大行开始向好;2018年,股份制银行也出现拐点;但这期间,中小型银行情况却一直在恶化。导致变化发生的共同特征,就是客户基础。

这是个有意思的结论。当客户基础直接决定着一家银行的发展状况时,作为中小银行重要组成部分的农商银行,该如何调整自身发展思路?

首先,要坚决回归本源,扎实积累客户。

从分析情况看,但凡客户基础扎实的银行,一般都获得不错的发展;相反,那些近年来热衷赚快钱、热钱,一心脱实向虚,在同业和理财业务上追求快速扩张的银行 ,如今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背景下,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这再次表明,农商银行应当回归本源,坚守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定位,沉下心来,扎实积累客户,心无旁骛,将更多信贷资源向政策鼓励支持的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倾斜,在做大实体经济中,做强自己。

其次,要把客户基础做大做实。

农商银行在客户拓展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扫园、扫街、扫村、扫户。通过人海战术,农商银行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客户数量做上来。但数量只是第一步,客户转化率才是关键。为什么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非常快,不仅是因为其背后都有互联网巨头为其导流,让其获客相对快速精准,还因为获客后的客户转化率也非常高。一般转化率都在20%到50%,一家获客量在几千万的互联网银行,有如此高的客户转化率,难怪互联网民营银行只用几年时间,就将资产规模做到了大型农商银行花费数十年时间才做到的规模。

显然,农商银行不能仅仅满足于通过营销,让多少居民开了卡、多少企业开了户。而应当注重客户转化率,要通过各种办法,促成这些潜在客户变成经常使用农商银行基本金融服务的、能给农商银行带来价值的客户。只有客户为银行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才能构成农商银行坚实的客户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商银行做大客户规模固然重要,做实才是关键。

再次,要优化客户结构。

农商银行因其生长于县域,扎根于农村,因此其客户结构总体呈现农村客户多、城市客户少;中老年客户多,年轻客户少;传统客户多,拥抱互联网的客户少;风险高的贷款客户多,优质客户少,这是农商银行服务的区域和人群特点决定的。这种特点既是农商银行的优势,可以帮助农商银行在县域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也是农商银行的劣势,这样的客户结构,在风控能力上不来的背景下,容易让农商银行不良率攀升。

农商银行要想深耕县域,做当地百姓的银行,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线上获客或线上线下协同的场景获客的能力。通常,通过线上或者场景,能获得更多年轻客户和城镇客户。新增的此类客户,能有效改变农商银行不合理的客户结构,让农商银行在客户结构优化后,发展后劲更大、更可持续。

   “以客户为中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因为事实表明,经济下行期,客户是农商银行所有收入的来源。只有扎实的客户基础,才能让农商银行不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业绩剧变,甚至影响生存发展。农商银行唯有通过实体网点、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渠道扩大获客面,同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内部流程,夯实“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打造让客户满意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才能通过极致体验赢得客户,才能通过提供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让客户为银行创造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9870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