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会的走路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走得快,有的宝宝走的慢。
这一切都要归于宝宝在0–6个月之间的睡眠和喂养质量方面的保证,以及6个月以后开始进入爬行期时,他的运动量的多少,也有密切的关系。
就我自身的经验,我们家三个宝宝走路的时间都不一样。
大宝因为爬行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在14个月的时候才会走路,二宝是从6个月开始自己爬行,然后就扶着桌子站立就开始慢慢走,最后他在11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会走路。三宝也是爬行比较多,但是抱的时间也比较多,所以他其实在10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站着,但是因为他胆子比较小,一直到现在,一岁了也是才开始走几步。
所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出爬行的时间的多少与走路的快慢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而为什么说,爬行得多的孩子就走路快呢?
01 爬行对于宝宝来说就是一个大脑求知的过程,也是身体发出成长信号的一个重要标志。
1、在宝宝爬行过程中,宝宝通过观察四周的环境,通过不同的色彩,事物刺激到大脑的神经,从而促进了大脑的迅速发育,使得感官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2、宝宝在爬行过程中,会把头抬起来,然后四肢往前爬行,手和脚以及腰的用力程度会促进宝宝骨骼发育,为将来的站立和行走跑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由于宝宝在爬行过程中消耗了较大的运动量,会比没有运动量的宝宝吃的多一些,攒下了更多的能量,更有力气支撑身体,所以就会走得快一些。
02 要做哪些准备才有利于宝宝走路
我们在宝宝小月龄的时候,就要为爬行和站立做准备,那就是让宝宝多趴。
1)每天要趴20分钟左右,平均每次5分钟左右,可以分4次让宝宝趴。
可以在宝宝趴在毯子上的时候看黑白卡,或者小玩具来逗他,使他充实的利用趴的时间为大脑摄入新的知识,促进他的大脑协调发展。
注意事项:
1、月子里的宝宝要通过人的辅助,把他翻过来,然后将两手支撑在他的胸前,用手顺着他的腰脊梁往下摸,轻轻地拍他的头,让他的头抬起来。
2、1–2个月的宝宝尽量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因为小月龄的宝宝,脖子的力量还没有足够支撑他的头部,所以要有人在旁边做好防护,避免宝宝发生意外。
如果说在1~2个月之间,给宝宝进行多趴,那么有的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想自己翻身的欲望。像我们家二宝,就是在三个月的时候就会自己翻身了。
过了三个月之后的,就要注意宝宝的晃动。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想往前爬行的欲望加高,但是因为支撑力量不是特别足,所以才容易往一边倒,加上宝宝想往前匍匐的欲望,但是又不够力量,所以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护。
2)在宝宝开始有爬行的这个趋势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距离宝宝前20公分到30公分左右,用小玩具逗他,吸引他,慢慢往前。
一开始宝宝可能是单手撑着用肚子往前挪,但是不用紧张,这是一个爬行的过程,慢慢的就会发展到四肢爬行。
3)可以在宝宝面前放一些可爬行的小玩具,吸引着宝宝一起往前爬,在有玩具的,吸一下宝宝的爬行会,显得更加开心。
03 随着宝宝爬行的时间足够,他就开始撑着桌子自己站起来,然后就开始自己走动。
所有的一切都是遵循着宝宝自身的身体的发展规律而发展的。
家长不要刻意的说为了让孩子早点走路,然后刻意的带宝宝学走路,这样会伤害到宝宝走路的姿势以及骨骼的发展。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买学步机,或者说学步带,但是这些辅助防干涉的宝宝规律生长的一个障碍。
身边好几个朋友的宝宝通过学步机走路后,脚步力量非常弱,所以不推荐用这个学步车。
另外家长可以在辅食喂养方面给宝宝进行适当的营养摄入,比如说增加牛肉,猪肉鱼肉和鸡蛋,可以促进宝宝的能量增加,促进宝宝骨骼发展,更有力气走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9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