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肝阳化风——头摇而痛、肢麻震颤、筋惕肉困,中医:滋阴潜阳息风

肝阳化风——头摇而痛、肢麻震颤、筋惕肉困,中医:滋阴潜阳息风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

肝为五脏之贼,故除本身病变外,且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形成比较复杂的病理变化。

什么是肝风内动?

风气内动,即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生风的一种病理变化。因其病变似外感六淫中风邪的急骤、动摇和多变之性,故名。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均可导致风气内动。故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病理反映为基本特征。

肝风内动多是肝脏阴阳气血失调,发展至极期的病理变化。风气内动有虚实之分,主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和血虚生风等。

什么是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因肝阴不足,肝阳失去制约,阳亢无制,妄自升动而致。其病理变化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候,继之出现眩晕欲仆、肢麻震颤、筋惕肉困等,甚则昏仆、偏瘫,发为中风。

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或头摇不能自制。气血随风阳上逆,壅滞络脉,故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项强肢颤。肝脉络舌本,风阳扰络,则语言謇涩。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阳亢则灼液为痰,风阳挟痰上扰,清窍被蒙,则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流窜脉络,经气不利,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阻舌根,则舌体僵硬,不能语言。痰随风升,故喉中痰鸣。舌红为阴虚之象,白苔示邪尚未化火,腻苔为挟痰之征,脉弦有力,是风阳扰动的病机反应。

所以肝阳化风的主要辨证要点为头摇而痛,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调理宜滋阴潜阳息风

应该怎样调理?

肝阳化风常见病症鉴别:

1、肝阳化风眩晕

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调理方向: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2、肝阳化风头痛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调理方向:平肝潜阳。

3、肝阳化风中风

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

调理方向: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应该注意些什么?

1、注意休息,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的居住环境。

2、注意劳逸结合。

3、保持心情愉快。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


※重要提示: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664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