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在控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晚餐是否吃好,则直接影响着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水平。晚餐不科学,血糖就稳不住。让我们来看看晚餐应该避免的那些雷区吧。
01、吃得太晚
晚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7点之间,尽量不要超过晚上8点,用餐时间宜在 30分钟左右 ,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进餐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影响食物的消化,会带来胃肠不适;进餐时间太长,会不断地摄取食物,导致食物摄取过量;
晚餐吃得过晚,睡觉时尿液聚积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就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尿路结石。
02、吃得过饱
俗话说得好,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对于糖友来说,晚饭吃得太饱会使得血糖失控,引起肥胖,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建议糖友们晚饭宜清淡且量少。
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所需要总能量的30%~40%,晚餐的谷类食物应在125克左右,可在米面食品中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和全麦食物。这类食物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另外,可选择动物性食品50克,2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制品,150克蔬菜,100克水果。
03、吃得太油
晚餐过于丰盛和油腻,会延长消化时间,导致睡眠不好。有研究表明,经常在晚餐进食大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会增加发生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性。晚餐以脂肪少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04、不吃主食
有些糖友错误地认为吃主食会增肥,事实上,致人肥胖的原因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而不是摄入主食。只吃蔬菜并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所需,不能提供五谷杂粮所能提供的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而会引起一些疾病。
如果在外就餐,点餐时,宜首先点主食或蔬菜类,不能只点肉菜或酒水;就餐时,主食和菜肴同时上桌,不要在用餐结束时才把主食端上桌,从而导致主食吃得很少或不吃主食的情况发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食宜清淡。带有油、盐或肉的主食要少吃,如葱花饼、炒米饭、馅饼、肉饼和肉丝面条等,这些主食会导致摄入更多的油和盐,给身体器官带来更大的负荷,不利于健康。
05、无限制饮酒
饮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酒精会产生很高的能量,空腹饮酒易导致低血糖,长期饮酒会引起肝功能受损,酒精还降低脂肪在体内的消耗率。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不应饮酒。
对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适当饮酒时,应设计严格的饮食计划。如每周1~2次,不饮用烈性酒,每次啤酒200~375毫升,相当于普通玻璃杯1杯或易拉罐装的1罐,或葡萄酒100毫升,相当于普通玻璃杯半杯。有的人根据自身的特点,也许要更少,血糖水平不稳定时,尽可能不喝酒。
06、边吃边聊
用餐要专心致志,清楚自己所吃的每种食物,若心不在焉或边吃边聊,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过多的食物,而使饮食计划失效。同时,进食速度要慢,要细嚼慢咽。
07、睡前不加餐
糖尿病患者一般是每日三餐,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适当加餐。如因工作或环境关系而无法在两餐之间加餐的话,可以只吃三餐,但是服口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者,一般特点是在下午15:00~16:00,以及临睡时必须吃一点加餐,以预防血糖过低。病情不稳定,早晚饭前必须各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的患者,睡前的宵夜不能忘记,以防不测。
晚餐是血糖的压舱石,稳不住,第二天的血糖就波涛汹涌、忽上忽下。稳住了,风平浪静、一片美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晚餐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6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