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暑热渐退,湿气渐消,气候变得干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燥气和寒热均易伤及肺气。燥伤肺气,常见咳嗽无痰或痰稠而少、口鼻咽干燥,或失音等症。加之由夏至秋,是一个气候转换时期,凡此,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此过程中人体处于敏感时期,若素有肺疾,则易复发或加重;若素体虚弱,则容易生病。故秋后不仅要注意调养肺脏,更要注意补虚扶弱,而最重要的是切记不要忘了补益脾胃。
按照中医“五行生克”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能资益于肺。况且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密切相关),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从饮食中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使人体气血充沛,抗病力得以提高,因而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助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或促进其康复。
另外,人们在秋冬素有进补的习惯,若脾胃虚,再好的补品也补不进去。以下介绍几则补脾的药膳配方,供读者选用。
1.阳春白雪糕(《寿世保元》)
材料:山药、芡实、莲子、扁豆、薏苡仁、茯苓各50克,糯米、粳米各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与用法:
- 各原料均磨成细末,加入白糖混合均匀;加水揉成粉团,上笼蒸成糕点。
- 切块食用,每次50~100克,一日2次。
功效:
- 此膳能健脾利湿,滋养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少食、便溏或浮肿等症。
- 若有消化不良、脘腹胀闷者,可加麦芽50克、陈皮30克;病后体弱、气短乏力、脾虚少食、自汗者,可加人参30克;均研为细末,与以上各物同用。
2.参橘酿猪肚(《寿亲养老书》)
材料:猪肚1个,人参25克(或党参60克),橘皮30克,粳米100克,食盐、生姜、葱白、大蒜、胡椒、料酒等适量。
做法与用法:
- 猪肚清洗干净,人参(或党参)切片,橘皮切碎,与粳米、食盐、生姜、葱白、胡椒、料酒等混匀;
- 一并放入猪肚,将其两端用线扎紧或用线缝合,将猪肚上笼蒸至烂熟;
- 打开猪肚,将其切丝,与参橘等同食(将猪肚用水炖食亦可)。
功效:此膳功能补脾益气,理气开胃,适用于脾虚气弱、饮食减少、脘腹胀满、体倦乏力、消瘦,或大便稀薄、舌淡脉弱者,也可用于体质薄弱、脾肺气虚、短气自汗者。
3.珠玉二宝粥
材料:山药、薏苡仁各50克,柿霜饼30克(或柿霜15克)。
做法与用法:
- 薏苡仁先用温水浸泡至软,山药切成颗粒、柿霜饼切碎;
- 用水先煮薏苡仁,后下山药、柿霜饼或柿霜;
- 煮至薏苡仁烂熟即成。一日可分2次食。
功效:
- 此膳功能补脾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脾肺阴虚、饮食减少、咳嗽咽干。
- 如欲增强祛痰作用,可加橘皮10克;欲增强润肺作用,可加百合15克。
- 本方也可事先将山药、薏苡仁研磨成粉,临用时,与柿霜饼一同用开水冲调食。
此外,补益脾胃还需注意日常饮食的宜忌:
1.补益脾胃宜用甘平或微温的物品,如阳春白雪糕所用物品;药物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消食理气之品如麦芽、橘皮可酌情使用;
2.忌食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如辣椒、干姜、芥末、胡椒、烈酒、烘炒零食等。
忌食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授、博导 刘继林
文章刊登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本文有删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6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