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猪肉价格下跌17%,短期调整还是反转来临?

猪肉价格下跌17%,短期调整还是反转来临?

进入11月份国內猪价冲高回落的态势越来越清晰,截止16日外三元全国均价已经跌破35元/公斤到达34.48元/公斤,比最高位41元下跌17%;内三元全国均价已经跌破34元/公斤到达33.40元/公斤,比最高位40.11元下跌16%;土杂猪全国均价已经跌破33元/公斤到达32.64元/公斤,比最高位39.47元下跌17%。三大品种离最高位平均下跌17%,到底是短期调整还是中期反转?

本次猪肉价格回落,缘起10月31日、11月1日两天东北地区累计下调4-5元/公斤,并向南方蔓延。当时笔者认为本次调整属于短期猪肉价格涨幅过大所致,并认为北方猪价很可能在15元左右获得强支撑,而南方则在18元左右。

猪肉价格的下跌,重新触动全社会的神经。对于消费者来说,肉价的下跌能减轻家庭的日常开支,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对于养殖业的朋友来说,有点坐不住了。

业内人士称,目前15公斤仔猪均价超100元/公斤,一头仔猪价格平均1800元,饲养了8个月生产成本约为2500元,300斤保本出栏价约为4500元。以广东外三元生猪实际收购价约为21元每斤左右,一头生猪养殖户可以获利21X300-4500=1800元。这个数据比起11月初一头猪能赚3100元已经有明显损益,万幸的是,这次价格下跌发生在高位,绝大部分养殖户只是利润受损伤了皮毛,没有伤到筋骨。

对于近期猪肉价格的下跌,总结归纳一下,大概是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生猪价格暴涨。尤其10月3日开始的暴涨,导致消费水平却已经跟不上肉价上涨,需求疲软的程度已经暂时压倒了供应短缺,造成了价格阶段性回落。

(2)养殖户把提高出栏体重作为抓住行情的核心策略之一,导致生猪出栏体重不断攀升,改变了生猪供给结构,也促进了猪价出现整体性松动。

(3)各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近期频繁实施。大量冻猪肉、冻鸡肉、冻牛羊肉、冻鱼上市,冻品供给的增加也改变了猪肉供给结构,从而对猪肉价格形成了明显冲击。

我们知道一个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前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是消费端反应平淡,而不是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对生猪的需求量一直没有变化过。二元母猪目前均价在80元/公斤以上,较9月价格还上涨了10%左右,充分说明母猪的稀缺性,根据猪周期规律,只要母猪依然供不应求(短缺),猪肉价格下跌的根基就不存在。

眼下已到年末,中国传统的腊肉腌制、传统节日(元旦和春节)等消费需求再一次爆发,有可能会克服高价猪肉对消费的抑制作用。由于母猪存栏量下降、仔猪变生猪的蜕变需要时间,短期生猪供应依然存在天花板,这个天花板肯定敌不过一个阶段性的消费旺季的需求,因此猪肉价格在暴跌过后有止跌回稳要求。

近期随着国家扩大猪肉及替代品进口,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得到缓解吗?答案是“杯水车薪”,能止住上涨趋势已经不错了,别指望他成为打压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力量。首先在国际上每年的生猪交易总额才900万吨左右,这是全球各个国家进出口猪肉的总量。而目前我国的缺口就达到了1400万吨,所以就算是国外其他国家能进出口的猪肉被我国买进来,依然不足填补缺口。

最后,大家最担心的一点,猪肉价格到底还能会涨吗?这个问题还是供求关系的问题。猪肉价格下跌,对高位补栏的养殖户来说绝对是另一种伤害,假如猪肉价格再跌10元,基本就没有利润可言,会降低其养殖的热情,从而使市场供应量降低。市场一旦猪肉紧缺,价格自然不会出现极端回落。猪肉价格是CPI指标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对3%的指标非常敏感,从中长线看,要把CPI压低在3%以内,猪肉价格的下跌成为必然,但这个过程相当缓慢,短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本次猪肉价格的下跌,更多的是消费端的因素造成的,市场依然是缺猪少肉,这个因素不改变,猪肉长期维持在高位运行是相当有底气的,短期内暂时看不到价格反转的来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500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