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为什么喜欢“比父母”?这两个原因,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孩子为什么喜欢“比父母”?这两个原因,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文|空谷幽兰

有的时候,孩子的一些问题会刺痛父母的心。正因为孩子的毫无意识,触中了充满压力的父母,有些父母会露出狼狈的表情,而有些父母会风轻云淡。其实孩子小时候提出的问题大部分与攀比有关,家庭基础稳固的父母能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而家境拮据的父母则会避开孩子的问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云在班里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性格上很自卑。前几年她的爸爸下岗,只能在学校外摆摊买番薯。每回小云放学会刻意避开爸爸的摊子,妈妈看不过就说了小云几句,结果小云来了一句:“别的家人都开小车接孩子,就我爸推着番薯车!”

其实小云的家庭不好不坏。父母身体康健,也有工作,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所以并不缺爱。但是小云为什么喜欢比较,那是因为她处在一个社会的大环境里,只看到了其他学生的优秀条件,而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事实上有很多孩子也和小云一样,喜欢比较,用差距安慰自己,以此来获得优越感。

为什么孩子喜欢“比父母”,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1、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小超一上中学就和妈妈要了名贵的跑鞋,之前的他基本没有太多要求。问其原因,小超一脸不屑的说:“上一次我的同桌跟我炫耀,他妈妈在星期天带他到美特斯邦威里买鞋。你也是妈妈,不能比他妈差!”妈妈一听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给小超买了球鞋。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意识,大人们买什么他们就穿什么。然而年龄越大,孩子们已经有自我意识,懂得区分贵贱,大部分孩子都有虚荣心,他们知道通过外物的比较,就能获得更多的掌声。

在孩子的三观没有定型之前,孩子会通过攀比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所以这也是孩子在认知自己是最被动的方法。

2、家长口中的攀比让孩子有样学样。

丽水每一次在出成绩的时候,既担心又烦躁。因为把试卷拿到家里,她总会听到妈妈说:“丽水,张阿姨家的明明比你多了几分!”之类的话。有一次她憋不住了,直接怼回了一句:“你怎么不说人家张阿姨每年都带明明出去旅游啊?大家都是妈,怎么我暑假里就只能去兼职?”女儿的话瞬间让妈妈哑口无言。

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会在孩子的身上刻下深刻的印记。其实丽水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妈妈习惯性地比较让丽水感到挫败。久而久之,丽水也拿张阿姨和妈妈作比较。

所以家长喜欢攀比,孩子在潜意识里也会和别人做比较。喜欢比较,其实没有益处,做多了比较容易嫉妒。然而家长的本意不坏,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成长。

但是要怎么纠正孩子这一种行为呢?家人需要做到这两点。

1、家长要以身作则,停止比较。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不能明辨是非,喜欢攀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三观,所以想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则需要以身作则,停止比较。退一万步说,比来比去,丝毫没有意义。

2、及时给予孩子正当的教育。

当孩子出现了攀比的情况,父母要给孩子灌输一种做好自己的理念。常常攀比,不仅会让自己陷入死胡同,还不利于身心发展。适当的攀比能够激起正当的竞争,过度的攀比则会迷失自己。再则,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做父母的责任。

3、告诉孩子,跟别人比还不如跟自己比。

聪明的人会时刻关注自己是不是比过去进步抑或是在原地踏步,关注自己,才是王道。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只会了解别人,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当然孩子在小时候还不能领悟这种道理,只有孩子向大人提出疑问时,大人才能真正地让孩子获悉这个道理。

时代在进步,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当下社会的快节奏让人紧张不安,唯恐比别人慢了一步。每一个人的竞争意识非常的强烈,攀比是推动竞争最大的动力。

从大人到孩子似乎都在做 某种“比较”,换句话来说,没有攀比就不会产生想奋斗的助力。但是年幼的孩子只关注到攀比的表面,想要让孩子不被表象所迷惑,父母有义务带孩子到攀比的背后看问题。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爱比较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007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