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已经近30年了。然而,是什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一直是热议的话题。可以说是百家之言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1979年苏联发动的侵略阿富汗战争,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有人持这种观点呢?让我们从阿富汗说起。
阿富汗地处帕米尔高原以西,境内自东向西有庞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贯穿其中,八成的领土是海拔数千米的山脉。北部为山麓平原与阿姆河沿岸平原,是阿富汗的粮仓。南部为高原和沙漠。中部是高耸的山地和深狭的河谷。其地形极为复杂,而当地人强悍善战又桀骜不驯,部落组织严密,自给自足,分散独立于彼此隔绝的山谷、峡谷、河谷和沙漠绿洲当中。正是有这些特点,所以阿富汗一直以来都有“帝国的坟场”之称。换言之,就是外部势力征服阿富汗不难,但是想要长期统治它却难上加难。所以那些外部势力基本上都是来一个栽一个,都没有实现有效的统治。
然而,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属于中亚国家,却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有通往南亚大陆的“锁钥”之称,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让它的邻国都或多或少对它产生占有欲,特别是那些世界级的大国对征服阿富汗的有着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阿富汗不单是外部势力难以统治,其实其内部自己治理也极不容易,所以一直未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原因就是前文说到的特点太突出,造成统治成本太高。所以,历史上的阿富汗地区基本都是不够稳定,处在动荡纷争之中。而今天的阿富汗也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与沙俄在中亚进行的角逐博弈中打造出来的。
当时的沙俄想南下中亚,去印度洋获得温暖的出海口,以实现彼得大帝的梦想,这样一来,沙俄就会直接跟大英帝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印度接壤,这对大英帝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也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两国就在中亚发生了利益上碰撞,也就自然产生一系列的角逐和博弈,但是双方打起来又不符合各自的利益,所以最后在双方认为都能满足各自利益的情况下展开谈判,并达成协议,就是在双方中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约定谁也不能再往前走。这个缓冲地带所在地便被动地成为一个国家,这就是现在的阿富汗。
刚刚成立的阿富汗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二战后,阿富汗一位叫做查希尔的国王,大力推动现代化改革。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非常开放、自由的国家。但是这种改革需要有外部势力的支持,才能对抗国内的保守力量,然而阿富汗坐拥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所以没过多久就把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美国和苏联吸引过来,从此两大国在阿富汗暗暗较起力来,而由此也让当时阿富汗高层也产生了亲美和亲苏两派。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亲苏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而占了上峰。
对此,苏联当然高兴,但是新上台的亲苏派政党太不争气,统治非常残暴,在1979年又发生了一场政变而被推翻。这时的苏联就坐不住了,就在1979年底出兵阿富汗,推翻了这个反苏政权,又扶植了一个新的亲苏政权。至此,阿富汗战争正式爆发,苏联的噩梦也随之开始。
从此,在阿富汗产生了各种反抗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的力量。而傀儡政权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所以苏联就不得不亲自动手。前文说到,阿富汗是一个易征服难统治的国家。那么,为什么阿富汗这么难以统治?问题出在那了呢?也就是说当时的苏联人面对的具体敌人到底是谁呢?当然这与阿富汗内部的民族构成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兴都库什山横贯阿富汗全境,把阿富汗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居住着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族的人,南部居住的主要是普什图人。虽然南北都有反抗力量,但最让苏联棘手的是南部的普什图人。为了反抗苏联,普什图人成立了一个由一群宗教学生和宗教人士组成的“塔利班”组织。他们自称是最虔诚的信徒,要以圣战的精神来对抗苏联。
这样看来,对于苏联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收拾了塔利班就解决问题了。但在这过程中,又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卷入了进来。这还是大英帝国当年在阿富汗埋下的“雷”。当时大英帝国为了顺利扩张,把难以调叫普什图人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一部分在巴基斯坦。
因为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大山中间有个叫开伯尔的山口,英国当年在统治印度时,为了防止中亚的游牧民族从开伯尔山口进入袭扰南亚次大陆,就把英属印度的领土一直向北推进到了开伯尔山口,只要守住这个山口,就确保了印度的安全。
这样,就意味着南北的普什图人要被分开,有一部分普什图人被划到英属印度去了。后来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这部分普什图人就成了巴基斯坦人。但是因为这里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十分不便,使巴基斯坦政府鞭长莫及,这些普什图人只是名义上的巴基斯坦国民,而现实中与阿富汗的普什图人的联系相当紧密。而对于苏联来说,麻烦恰恰就出在了这里。
而塔利班主要活动在普什图人地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地区来去自由。苏联加大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他们就跑到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居住区躲避,等到阿富汗那边的压力减小,他们就又会通过开伯尔山口回去,继续与苏军游击战。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有人会问,苏联为什么不直接到巴基斯坦打塔利班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苏联担心进入巴基斯坦打击塔利班,会给美国介入阿富汗战争以借口,为此苏联轻易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当年大英帝国出于自己地缘考虑所画的这条杜兰德线,使得塔利班与苏军作战有了一个回旋空间,而碍于给美国介入以口实,使苏联始终没敢迈出去巴基斯坦打击塔利班这一步。
总之,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让苏联身处窘境,举步维艰。撤又不能撤,因为苏联还纠结一旦要撤会导致苏联在整个苏联阵营中威信扫地,导致阵营涣散,最终崩盘。所以苏联当时的处境极为悲催尴尬,进不能进,退又退不起,深陷阿富汗而不能自拔,进退维谷,而这一拖就是十年,使苏联耗尽国力,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然而最终担心的事情该发生的都发生了。退出之时距其解体的1991年12月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苏联、阿富汗战争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