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磨蹭故我在,你崩溃因为你想不开,无奈的妈妈看过来!
两周前,学前班开了一场家长会,老师主要总结一下入学一个多月来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给家长们传授一些教育方法,期望父母校方一起努力,让孩子更好得成长。
最后的家长提问时间,愣是被大伙儿演绎成了一场“吐槽大会”:
“我家墨墨每天写作业都需要一个小时,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我女儿写作业一般5、6分钟)
“每天让乐乐刷牙洗脸都磨磨蹭蹭不肯去,刷牙的时候满家溜达”
“经常跟琪琪说话,她跟没听见一样,需要发火她才慢吞吞行动;可是如果她感兴趣的话题,多小的声音他都能听到”
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很多家庭日日上演,可是令家长们崩溃的是,无论你怎么催怎么吼,孩子却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你吼你的,我继续我的,甚至越催越慢!
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磨蹭的阶段,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要知道:磨蹭本身并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要人命!
北师大心理辅导黄莉老师说过:
“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内,就会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会感觉生活饱满而幸福。而不确定性就是失控,‘被动废’是因为那件事情不是由自己推动,就像你是汽车的主驾驶,但是副驾驶给你踩下了刹车,那辆车并非由自己操控,因此就会失去掌控感,丧失积极性。”
父母催促孩子,实际上是在破坏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奏,他们不仅被剥夺了练习自我管理的机会,而且内心深处失去了对生活自主和掌控的感觉,主动性和积极性慢慢就被磨没了。
孩子与大人的节奏大不相同,即6岁前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掌握“快慢”节奏,大人所谓的“拖延”,在孩子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当孩子跟不上大人的节奏时,千万不能一味得催促,一是要挖掘“磨蹭”背后的原因,二是换位思考,是孩子太慢,还是我们太快?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如果刺激太多、太强或者时间太久,就会引起不耐烦甚至是逆反的现象,总是催孩子,孩子跟你对着干也就不难理解了。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对于幼儿园的娃娃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1、教会孩子时间概念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3岁左右孩子才会有时间的模糊意识;6岁的孩子大多数不认识钟表,对具体时间长度没有太大概念,而7岁之后才会慢慢理解时间概念。
平时女儿进行的每项活动中,我都会告诉她时间:
- 看电视每次只能看20或者30分钟
- 7点钟我们要起床了,出门要在8点十分之前,要不就有可能迟到
- 我经常问女儿:现在几点啦?其实她不会看表,有时候她会猜;
-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买了两个沙漏,分别计时5分钟和15分钟,我经常利用沙漏来记录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间。
每天给孩子输入时间概念就是一种习惯,孩子会不会记住,理解多少都没关系,日积月累,孩子对时间慢慢就会有个认识,量变终会引起质变。
当然认识了时间不代表她会做时间管理,只是让孩子感受时间的长度、变化和流逝。
2、耐心教会孩子基本技能,而不要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我们小时候,父母照顾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我们大部分人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强。而现在的养育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早已习惯帮助孩子打理日常。
除了爱孩子的习惯使然,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就忍不住要动手帮忙,一边催促一边顺手就帮孩子加把劲儿。
婆婆在的时候,我每次带孩子外出回家,她肯定要站在门口,替孩子脱衣服拖鞋。出门前也是忍不住动手帮孩子穿衣服,这种习惯特别可怕。
试想一下,总是帮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孩子哪来成长的机会?你总嫌他们穿衣服慢,没有锻炼的机会,如何变快?
久而久之,大人越来越累,孩子越来越懒惰,自理能力变差。他们的思维渐渐定势:我慢还会被骂,就当没听到,反正有人帮忙。
我之所以从传统行业辞职,成为自由工作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实现自己独立带孩子。
孩子的奶奶是个极其勤快的老人,对我们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对待孩子更是宠得无以复加。我经常开玩笑,哪怕要星星和月亮奶奶也会给摘。因为婆婆对我百般的好,我无法挑剔什么,但是养育孩子,因为立场和原则不同,老人在这里却会造成孩子内心严重的冲突。
婆婆回老家大概大半年的时间,我带孩子上成长课沙盘课,然后日常给她养成规矩和习惯,现在孩子独立性和各方面能力都进步明显。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慢慢来,他们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理解,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动手实践,孩子就会学会处理、安排事情。
3、把自由还给孩子,让他体验拖延导致的后果
我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佛系妈妈,关注重点一直在孩子身心健康上。幼儿园有监控,有些不是很忙的家长没事儿就盯着监控看孩子在干吗,吃饭看、上课看、睡觉看。关于女儿在校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我从别的妈妈那里听来的。她在学校做什么学了什么我都不关注,我只是每天晚上饭桌上跟她聊聊天。
关于孩子磨蹭我是这么处理的,如果她早起磨蹭,我就会告诉她几个时间节点,如果到点了还不走,我就会告诉她:老师8点钟就会收早饭,你如果继续磨蹭,我肯定不会让老师留饭。你可以选择迟到,迟到的后果就是没有饭吃。
为此我跟幼儿园老师打过招呼:如果哪天孩子迟到了,一定不要给她留饭,让她尝一下饥饿的滋味!虽然有几次差一点,但实际上孩子一次也没迟到。
上个月有几天,女儿放学回来第一时间不写作业,一开始我很生气,催促她写,她闹情绪故意跟我对抗。观察了几天,我改变了策略,她不写我也不管,但是她每次都能自己想起来去写。有一次睡觉前想起来,我说太晚了,我们到睡觉时间了,女儿改口说明天早上写,我说好。第二天早上,女儿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书包写作业!
这说明什么问题?孩子心里完全有数,她有自己的安排,后来我反思总结了一下,她回来不写作业的原因是亲子关系有点问题,那段时间我对孩子过于严厉,所以女儿是在跟我对抗。
上周孩子上完心理课回来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老师说我的人生和妈妈的人生是分开的。我的人生需要我做主,比如回家写作业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妈妈的事情”
我说:你说得太对了,你回家不想写作业也没关系,妈妈绝对不会催促你,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受惩罚的是你而不是我。
现在女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她自己完全调整过来了。所以要相信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孩子才会有调整的机会,才会获得成长。
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然后纠正的过程。当孩子自己品尝到拖延带来的后果,他们自己会调整节奏,变得快起来。
4、试着分析磨蹭行为的背后是否有深层次的原因
现在很多孩子写作业存在磨蹭的问题,父母可能会忽略以下的几个方面:
- 专注力缺乏的孩子。有些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容易走神,无法长时间得专注于一件事情。
- 追求完美主义。很多追求完美的孩子,写作业时总是会不断地用橡皮修正答案,直到自己满意为主,有点强迫症的感觉。
- 写作业的压力太大。孩子写作业,家长当 “监工”,是很多家庭的常态,这往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稍有不慎再河东狮吼一下。扪心自问,换做我们是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情?
事实上,孩子每个磨蹭行为的背后,都藏着一些小无奈或小心思,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需要父母用心观察思考,耐心去疏导。
很多时候,孩子们已经很努力了,有人把养育孩子的过程,比作牵着蜗牛去散步。与其低头紧盯着缓缓而行的蜗牛。倒不如放慢节奏,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学会放手,少一些催促,多一些鼓励,不觉间,不用催,孩子也会快起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