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常常会感慨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却需要孩子能够及时的给予自己情感上的回应,即便自己已经忽略了很久孩子的感受。
杭州的王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好强的她希望孩子不会因为单亲的家庭状况而落后于人,所以她对孩子要求的更为严格。当孩子犯错后,她会很自然地打骂孩子。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又一次没有写完作业。怒不可遏的她重重的将孩子抱起摔在地上。恨铁不成钢的说,“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随即便是一顿胖揍。
孩子看到妈妈怒不可遏的样子害怕极了,试着用小手去拥抱妈妈。王女士狠狠地把孩子推开。孩子不依不饶的仍然想要去拥抱妈妈,嘴里小声的喊着“妈妈抱,妈妈抱。”本来很生气的王女士看到孩子这样的举动,终于心软的落下泪来。无奈的和孩子解释,“妈妈希望你能够过的好,但是妈妈的能力有限,所以对你才更为严格。”母子俩哭作一团。
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采取这种极端的教育表达。动辄打骂似乎成了父母爱的无奈,恨铁不成钢也成了父母们打骂孩子的口头语。但是其实爱的表达有很多种,柔和的表达爱也会让孩子得到教育。即便父母对孩子很凶,但是孩子仍然想要获得妈妈的一个拥抱。而父母若是负责任,就不该误解孩子的“语言”!
一个不起眼的小礼物。很多家长会很纳闷儿,孩子会把一张糖纸或者是一张卡片很郑重的当成礼物送给父母。其实对于孩子而言这就是一种爱的表达。接受到爱的信号的父母一定要开心的接纳。
哭泣时的求抱抱。当孩子哭闹时会有求抱抱的行为,但是多数会被父母误以为是不依不饶的无理取闹,但是其实这也是孩子爱的信号,希望通过求抱抱的方式重新获得父母的爱。
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相信在孩子眼里没有比零食更加有诱惑力的了,但是当孩子愿意把零食分给父母吃时,父母要感受到这是孩子爱的表达。而这种爱的表达远远比分享的意义更加重要。
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这对孩子而言显然是一种更为沉重的压力。说到焦虑心理的胁迫,父母们失去了接受孩子发出的爱的信号的耐心。做一个聪慧的父母,应该懂得及时回应孩子爱的信号。
大家对孩子爱的信号有哪些察觉呢?对此有哪些思考呢?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成长知识、儿童教育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