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皇帝的妃子,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说是不幸的。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不仅自身能够富贵无限,连家人也能跟着沾光。可如果不受宠,就可能一生都在寂寞中度过,整日与冷冰冰的宫殿相伴。
而在明英宗时期,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是明英宗的妃子,可并不怎么受宠。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妃子,这一生也就如此度过了,也别妄想一跃成为凤凰。可这个女人不同,她虽不受皇帝特别宠爱,却成为最幸运的人。
为什么说这个妃子不受宠呢?因为明英宗有自己最喜欢的人,那就是原配妻子钱皇后。钱皇后是由张太皇太后,为明英宗选的妻子,两人成亲以后,感情十分要好。明英宗一直不愿立太子,就是想等钱皇后诞下皇子,立他们的嫡子为储君。
帝后感情要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样也有利于国家稳定。可刚才笔者提到的那位妃子,却妄想取代嫡后的位置。那么说了半天,这位妃子是谁呢?她就是明英宗的贵妃周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周贵妃。
周氏出身名门,父亲被封宁国公,两个弟弟分别为庆云侯、长宁伯。周氏在明英宗心中的地位,远远不及正妻钱氏,即使她为明英宗生下长子,也并未得到明英宗更多的重视。
既然如此,笔者又为何会说,周贵妃是最幸运的人呢?她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为明英宗生下了长子,虽然这个儿子是庶长子,却没人能与他争皇位。
明英宗与钱皇后鹣鲽情深,然而天意弄人,钱皇后始终无法生育。就在这时,周氏却为皇帝生下长子朱见深。群臣屡次上书,希望立朱见深为太子,可是被明英宗拒绝,他认为皇后还年轻,将来可能还有希望生下皇子。
这件事刚刚压下来,土木堡之变就发生了,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便提议,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之后再想办法接回英宗。可孙太后害怕于谦和郕王有异心,便坚持要立朱见深为太子,确保皇位会回到英宗一脉。
就这样,周氏的儿子就成为明朝太子,将来太子继位,周氏自然而然就是皇太后。一年之后,明英宗被放回来,这时已成为皇帝的朱祁钰,果然出现了异心,他将英宗软禁起来,还想废掉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此时的明英宗,已经接受了朱见深为自己的继承人,因为在他被俘虏的一年里,钱皇后整日以泪洗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如今已完全没有生育能力了。朱见深是明英宗的长子,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
周氏身为朱见深的生母,不管怎样待遇也不会差了。等到明英宗复位后,她就被封为贵妃。天顺八年,明英宗病逝,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明宪宗登基后,就尊嫡母钱氏和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古代的嫡庶观念很重,钱氏虽不是宪宗生母,可嫡母的地位,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明英宗也留下遗嘱,将来钱皇后去世,要与自己合葬。可周太后却不愿意了,她认为自己是皇帝生母,将来应该由她与先帝合葬才对。
后来钱太后去世,明宪宗打算尊重父亲遗愿,让嫡母与父亲合葬,但遭到周太后阻止。群臣都为钱太后抱不平,纷纷跪在明宪宗跟前,让他务必遵守先帝遗愿。明宪宗一面要安抚群臣,一面又不能违逆母亲,只好在中间做和事佬。
最终在群臣的坚持下,明宪宗下令让钱太后与先帝合葬。周太后表面上答应了,暗地里却叫人动了手脚,将钱太后与英宗之间的墓道给堵上了。不仅如此,她还不准将钱太后的神灵供于太庙。
钱氏作为明英宗的嫡后,死后却没能受到应有的待遇,周氏身为庶妃,却享受了嫡后的待遇。在英宗之前,明朝只有嫡后才能与皇帝合葬,而在此之后,凡是皇帝的生母,都得到与皇帝合葬的资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周氏虽然不如钱皇后受宠,她却成为最幸运的人的原因。钱皇后受到明英宗一生敬爱,并得到丈夫只愿与她合葬的承诺,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这都是非常幸福的事。
可由于周太后的介入,明英宗没能实现他的遗愿,钱皇后也没能与丈夫同墓而眠。相反周氏虽没能得到英宗的独宠,可她为皇帝生下了长子,恰好皇后又不能生育,这就是幸运的。而她死后享受了嫡后的待遇,永受后世香火供奉,这就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