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在日本街头做了一份调研报告,题目是“你最敬畏的中国人是谁?”,秦始皇、诸葛亮、孙武等中国名人纷纷上榜,不过有一个名字却出乎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意料,频频被日本民众提及,这个人就是王直。
王直其人
王直出生在徽州歙县的一个徽商家庭,从小就非常的聪明。长大后,胆大心细的王直在东南沿海干起了走私的买卖。
因为当时的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所以王直做的是掉脑袋的工作。不过王直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并且不断地壮大实力。
1543年,42岁的王直带着庞大的走私货物抵达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在诸侯混战,各类物资及其紧缺,所以王直在日本备受欢迎。
实力大增的王直一边收拢东南沿海的逃民和日本的流浪武士,一边在日本站稳脚跟,在五岛建立了割据地。王直自称“靖海王”,后又称“徽王”,并且将自己的控制范围称为宋国。
后来,王直被浙江巡抚胡宗宪招降,配合胡宗宪消灭倭寇,并从日本回国。不料却被巡按御史王本固抓捕并报送朝廷,最后王直被杀头示众。
临刑前,王直长叹:
“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果然,王直死后,倭寇们没有了制约,再次肆虐、侵扰大明东南沿海。
倭寇侵扰范围
那么为什么说,日本能够进入火器时代,和王直有很大关系呢?
王直和日本的火器发展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日本兵器史,会惊讶的发现,直到16世纪,日本才进入火器时代,比朝鲜和琉球都晚。可以说日本是整个东亚地区,最晚进入火器时代的国家。不过为什么日本一直没有出现火器呢?主要是因为大明朝一直比较防备日本,对日本的技术封锁做的很成功,导致日本只知道有火药武器,却不知道火药武器究竟是什么?更别说怎么生产怎么使用了。而据《荫凉轩日录》记载,1466 年,琉球使节到访日本,以“铁放”作为礼炮发射,竟然把当场的日本贵族们吓了一大跳。
那么日本到底是什么时候接触到的火器呢?回答是1543年。卖给他们火绳枪的是葡萄牙,但是中间人却是王直。
当时的葡萄牙在远东的势力还很小,每次活动只能有几十艘海船,所以有时候船不够用,就经常借用王直的船,当时王直的船被日本人称为“唐船”。1543年,因为船队遇到海上风暴,所以葡萄牙人搭载的王直船队流落到了日本种子岛。日本人《铁炮记》记载:“大明儒生五峯”和“贾胡之长牟良叔舍、喜利志多侘孟太”一起来到了种子岛,这里的“五峯”就是指王直。“大明儒生五峯”就是王直,“贾胡之长牟良叔舍、喜利志多侘孟太”就是葡萄牙商人。
到了种子岛没事干,商人当然要寻求做生意的机会。在与岛津家家臣种子岛时惠协商的时候,领主年仅16岁的儿子种子岛时尧,对汪直船上葡萄牙人所带商品中的火绳枪,十分的感兴趣。而王直非常熟悉日本情况,所以很快就促成了种子岛时尧和葡萄牙人的火绳枪交易。
时尧买了火绳枪后一发不可收拾,就开始命令手下八板清定学习仿造火绳枪,不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1544年,“贾胡之长牟良叔舍”又来到了种子岛,为了达到学习火枪制造技术和火药的捣筛、配制之法的目的,八板清定就把女儿嫁给了牟良叔舍,从此学会了火绳枪的全部手艺。1545年,第一支日本火绳枪被生产了出来,因在种子岛上制造,所以当时人们又把火枪称为“种子岛铳”,又称为“铁炮”。
日本第一个火绳枪至今仍作为传家宝珍藏在种子岛家族
随后与种子岛亲近的岛藩也开始学会,最后火绳枪生产技术慢慢在日本流传开来。
有的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有点纳闷,觉得西蒙君是不是在骗大家,毕竟王直在日本的火器发展史上只是充当了一个中介的作用,为什么说日本能够快速进入火器时代,全拜王直所赐呢?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王直的身份,他是一名大走私商啊。大明朝海禁,其中有一样物品就是硝石。日本盛产硫磺,木炭烧纸就能得到,但是唯独缺乏硝石,而王直恰恰掌握着大量的硝石。所以说,王直对日本人火枪普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源源不断的给日本人提供硝石。
日本火绳枪士兵
对于王直,你是怎么看待的呢?可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6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