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猫叔分享的都是干货,实在、实用、接地气。这话猫叔听起来心花忍不住直想怒放,不过我得承认,您的夸赞,都是实话。
猫叔做过几个知名媒体的主编总编,也做过不少企业的顾问,要说绉不来高大上的理论,那不够诚实,反倒是瞎谦虚,也不符合猫叔的性格。可要和家长聊孩子的教育培养,就要分享怎么通过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来培养孩子,不落地怎么行?
前段时间猫叔在全国妇联一个活动上谈到一个认识,受到现场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这个观点就是,现在社会上不缺各种各样的家长课堂,可是他只讲观点、讲观念、讲理念、讲思想,就是不讲方法。家长听的频频点头,回到家里还是一头雾水,不得其法。
所以猫叔说,没有具体应对日常琐碎的方法、甚至没有系统的拿来能用的系统课程加持的家庭教育都是贩卖焦虑,猫叔管他们叫“教育保健品”。
猫叔的孩子三岁的时候,刚上幼儿园,就发现她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因为这幼儿园差点劝退学。我记得当时幼儿园找我谈,我给她说,孩子你可以退给我,我可不能把她再退给医院、推给当初把她抱给我的那个护士姐姐啊。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了,还没有事先征求人家的意见,所以,别人可以不负责,说到底别人也负不了责,只有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20年前,咱们中国基本上还没机构专门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没办法,我自己开始学习研究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这些,就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
好在自己做媒体主编出身,学习研究算是我的长项。
孩子不太正常,我也只能用不太常规的方法去培养她。这种学习研究和实践我坚持了二十年。还好,从来不问成绩的孩子最终成绩上丝毫不输别人,高中毕业时已经熟练掌握了两门外语,最终拿到了六个国际名校的offer。
很多人看到我的孩子的情况,都会问我怎么教育怎么培养的?我说很简单,就一个字,玩!
当然前面我也讲到了,家长一定要会玩,玩好了是教育培养,不会玩就变成了哄孩子、糊弄孩子。
大家都送孩子去过学校,送孩子去上学,那大家想想,你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最后会叮嘱他什么?
对,很多人都会交待,好好听话啊,团结同学啊,上课要专心听讲啊,是这样吧?
那你再想想,你这会儿这样叮嘱一句,孩子那边一进校门,他是不是就会按你说的做呢?
不一定。他不听,你说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也送他去学校,那几年,每天到校门口我都是一句话,好好玩,要玩开心。
可能会有人担心,交待他听话她还不听哪,你交待她玩她会不会真的不学习了?
不会!因为我了解她,她对学习有自己的责任心,又自己的独立管理能力,不用我再去交待这些。我交待她玩,是让她有一个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表达的我对她的信任。该交待的事,平常都我们一起玩的时候都交待过了。
玩是技术活,家长真想用心培养孩子,就要注意两个“法”,一是玩的要有章法,二是玩起来要有方法。
我们先来说章法。
古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一个人以后的成长在这个小时候就差不多注定了,所以说孩童时期的教育很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可是古人没告诉咱看哪儿啊,怎么看呢?
看前脑门还是看后脑勺?
是看三岁的时候会背多少诗词?还是看七岁的时候能记多少单词吗?
肯定不是!
那是什么呢?可能你会说,看他养成的习惯和性格。
哦,对了,还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可什么是性格?
你可能会说,我这孩子就是性子粗旷,粗心大意,或者说他脾气急躁,或者说他内向,总是闷闷的,还有说他胆小怕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说的性格,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他这个性格是什么心理原因吗?或者是什么思维方式造成的呢?
你看,这就需要咱们了解他性格习惯背后的心理原因和思维原因了。这背后的根源,就是我说的章法。
咱们来看这张图。
心智十二项。
你看,这是不是我们所讲的性格和习惯?
对,他脾气急躁,其实是情绪管理能力问题;
他粗心大意,其实是专注能力不足;
他闷闷的,胆子小,其实是自信心缺失,或者是社交能力不够,等等。
咱平常说的习惯性格到底是什么鬼很难说得清,这下明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能力,也就是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心智十二项,就是我们要遵循的章法。对照这些内容去和孩子玩,咱就知道和孩子玩的方向了,不会再胡乱玩,瞎玩。
我说这胡乱玩,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孩子在这些方面那些是强的,哪些方面比较弱,哪些甚至是缺失的,需要你通过家庭教育帮他弥补,如果不知道这些,只是陪着他浪费时间,更深层地去想,我们是不是在浪费他成长的机会?
我经常说一句话,平庸的家长只会就事论事,优秀的家长会就事论理。
就事论事,只看到眼前,只看到表象,所以遇到问题你也只会糊弄事儿。
咱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脑袋磕桌子角了,你是赶紧拉怀里来一阵猛哄,还是笑着说活该,下回你小子可得注意点,还是像二百年前的老太太一样逮着桌子一顿猛揍:看你还碰我们宝宝的头不?
拉孩子一阵猛哄的,就是在糊弄事儿;不怕手疼欺负桌子的,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只是提醒他下回注意,看起来显得爱心不足,其实就是在就事说理。
猫叔讲的有章法的家长,遇到这事儿就会想,这是个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机会,只有你认识到了,注意引导和帮助他,这样他才吃一堑长一智。
再比如,在家里孩子闹着要和你玩,行,咱玩个游戏吧。玩什么呢?拿张纸,随便画个图形,这就开始了:先问他看看屋子里什么东西是圆的?这是教他练习观察力;换个玩法,不准说屋里的东西,想想还有什么是圆的?这是练习想象力;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是圆的,那咱上次去北京除了看到国家大剧院了,你给爸爸讲讲还看到了什么东西,遇到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人?这就是练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这种玩,孩子方面是玩,家长方面看,是不是就是在教育?
有了章法,有了方法,咱们的玩才可能更有价值,更有营养。
再一个,讲故事也是一种玩法。
咱们怎么讲的?
孩子专注力缺乏,讲专注力的故事,感恩心需要提高,咱多给他讲和感恩心有关的故事,创新思维缺乏,就多讲启迪思考、引发联想的故事。
咱们很多家长他也讲故事,可是没有刚才说的章法,就像种草坪,他不知道需要全面养殖才能成为一片草完整的草坪,到最后成了这缺一片那少一块,斑秃不齐,那怎么行?
猫叔家心智教育针对心智十二项设计了大量的训练性游戏,还有300个心智故事,得空儿常来猫叔家,猫叔陪着你和孩子一起玩!
本文由猫叔根据真实案例撰写,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1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