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 字孟德 小名阿瞒
提起曹操大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曹操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为人出了名的奸诈,历代史学家所著有关三国的史书、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均冠以其“奸雄“的称号,甚至部分历史作品直接称呼他为”奸贼“。
曹操的”奸诈“形象在宋朝时期就已深入民心,当时在街头广场说书的先生每说到三国这段历史,大量普通老百姓总是围在四周津津有味地听着,说到刘皇叔兵败带领百姓撤退的情节,大家情绪低落甚至伤心流泪,可一说到曹操赤壁兵败而逃时,在场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欢呼雀跃的。可见,曹操在宋朝时期就不怎么讨人喜欢,很多人都厌恶曹操。
尤其是曹操说过那一句令天下人为之震撼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宁愿对不起全天下的人,也不能天下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自私自利,太不讨人喜欢了。
历史上还存在一种争论,到底曹操说没有说过这句话?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源自曹操在逃亡途中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很熟悉了,不过相关历史作品对这段故事的叙述却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版本,容小编一一道来。
版本一:吕伯奢一家见财起意,意图谋害曹操,曹操杀人属于正当防卫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一路逃亡,行至好友吕伯奢家时,一路奔波的他打算在吕家修整一晚再出发。当时吕伯奢本人并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及其他家人尽在,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也在吕家做客。
这些人盯上了曹操身上所带的大量钱财,众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借夜深人静曹操熟睡之时将其杀之,曹操的钱财二一添作五平分。不料这些人的计划被警觉的曹操意外获悉,曹操先下手为强,将吕伯奢一家上下及其他宾客尽数杀之。
事后曹操很无奈地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在这种情况下杀人,本意是出于自保,再说好听一些可以算作正当防卫。
可这一个版本是三国时期魏国史学家撰写的,也就是说是曹操的后人写的,其真实性有待考察。
版本二:曹操误认为吕伯奢一家将谋害自己,将吕家尽数杀之属于误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故事情节和以上差不多,曹操逃亡夜宿吕家,半夜里听到有人磨刀的声音,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声音,猜忌心重的曹操仿佛闻到了危险的气息,起床之后就将吕伯奢一家尽数杀之。
事后曹操才知道,自己半夜里听到的声音是吕伯奢一家为了款待自己,在厨房杀鸡做饭弄出的。此时的曹操深感愧疚,事已至此一家无法挽回,他叹了一口气,淡淡地说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里的话和上面一样,深层次的意思却不一样。
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心中也很惭愧,可是他没有办法,后有董卓的追兵,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误杀吕伯奢实属万般无奈,事后曹操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更多的是心中的无奈,也为了使自己能够释怀此事。
这个版本主要依照陈寿编制的《三国志》,应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版本三: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事后放出豪言: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版本三和版本二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杀了吕伯奢一家的曹操,事后不仅不知愧疚,还自持自己做得对,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这样做,有种: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感觉。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竟还理直气壮地放出豪言: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这个版本主要依照大部分历史文学作品对曹操的描述,可信度还是有待考察了。
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被加上了“天下”二字,意义完全不同了。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原话是针对自己误杀吕伯奢一家这个个体事件,一旦上升到“天下”的范畴,直接将曹操的奸诈给无限放大了。客观理性地分析历史,曹操本人应该没有说过这句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1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