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5年,巡游途中的秦始皇,命人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黎庶无徭,天下咸扶。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慧被诸产,久并来天,莫不安所”。这是一段诏告于天下的文字。秦始皇想借此宣示,历经战乱纷争后,已然九州一统的大秦帝国,要还芸芸苍生一个太平世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治世理想,也是雄才大略的嬴政,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份美好承诺。这一刻,秦始皇是一个让人仰望的伟大君王,他曾经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如今他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民众安身立命的希望寄托于他,百官顶礼膜拜的崇敬汇集于他,而他还要让大秦帝国基业常青,强盛永存。
统一中国的当年,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管理制度”郡县制“,就在秦始皇的钦定之下诞生了。郡县制是在中央政权以下设立郡县二级地方政权的行政制度,郡县制产生于统一,反过来这种制度又加强了统一,与行政体制相呼应,新的官僚系统也得以确立。
其中的御史制度,让主要担负监察职能的官员,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由此秦朝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监察体系,各级官吏都被置于这套体系当中,对于整顿吏治,防止腐败发挥着作用。御史担负监察之责的制度,后为历代沿用,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秦朝的行政管理规范,从当时的竹简当中也能看出些端倪。
《为吏之道》竹简中记载: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蜜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这是秦朝的为官准则。
《秦律十八种》传食律竹简,则记录了御史派下属进行巡查时的伙食标准:”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四分升一,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
对于扫平天下后,秦朝的国家治理成果,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进行了这般描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规范。
相比此前诸侯杀伐,兵革不休的乱世曲,这个实现统一的王朝正出现普天之下抟心揖志的全新气象,在这种全新气象的背后,则浮现着一代雄主不知疲倦的身影。
两千多年前堆积在秦始皇面前,来自各级官员的书简,每当打开一卷书简,嬴政都会获取一条新的政务信息,斟酌之后在进行回馈。最高统治者以这种方式控制着整个国家,可见他的确是一位足够勤勉的皇帝。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如果说是把中国古代的皇帝都来评比一下的话,他大概是最勤政的,各级官员奏章上报的一些公文,他都要一一亲自过目。
秦始皇自己一手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有以自己精心构建的管理模式有效运转正着,秦始皇在昼夜辛劳之下,获得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他看来,一切已臻于至治,是该让自己充分享受的时候。
秦始皇开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阿房宫“,这样一座宫殿在秦朝灭亡时还没有建成。在当时动用的民力有十几万,秦始皇想把天下珍奇尽揽于身旁,置身于这宫殿之中!秦始皇或许觉这样的生活才与自己的非凡功业相匹配。
活着要尽享人间奢华!死后也不能甘于寂寞。另一项规模惊人的工程,秦始皇陵也在日夜不停地建造着。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一组组陶俑军阵,在两千多年后仍旧呈现着古老帝国的威仪。
在秦始皇一手主导的四大工程里面,万里长城是为巩固边防,秦驰道为便捷交通,而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则无疑属于奢侈性消耗。
但这两项工程规模之大,花费之巨,放眼数千年中国历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乎寻常的政治工程,自然需要超乎寻常的财政支持。人财物从何出来?不言而喻。天下苍生!曾经许下的”黎庶无徭,天下咸扶“的美好承诺,逐渐异化成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嬴政废王道,立私权,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没有人再愿意向他进献忠言,身边的大臣们在沉默,任凭帝国的根基悄然松动。就连李斯这样有缕缕奉上良策的人物,面对秦始皇的骄纵自大,也迷失了自我,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臣属。
嬴政和李斯这一对曾经作为非凡的君臣,就这样在一种皇帝滥权、臣下腐化的政治环境中,迅速朝着暴君和佞臣的方向各自沉沦着,看似强大无比的秦帝国,很快就走到了历史的岔路口。
公元前210年,出巡途中的秦始皇突然暴毙,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遗诏。扶苏自杀,胡亥即位,新任的皇帝立即表现出灭绝人性的一面,他先是逼死了自己12位兄弟,接着又将十位同胞姐妹尽数处死,然后胡亥开始肆意享乐,尽情放纵,帝国的腐败指数再次迅速攀升。
面对这一切,李斯沉默着,百姓生计无比艰难,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李斯还是沉默着,盗贼群起的状况让胡亥十分不满,面对皇帝的指责,不能再沉默了,但李斯的表现更加可悲,他选择揣摩上意,变相献媚,提出让 皇帝行督则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作为一个皇帝,你只要去督查百官,在让百官去好好的管理百姓,你就可以去自己享受了。
李斯让皇帝阻断言路,强化刑法的建议,不但是往社会的伤口上撒盐,更是饮鸩止渴般向帝国肌体内投毒。
面对暴虐残忍的皇帝,他觉得自己必须唯唯诺诺,战战兢兢,方能自保,治国辅政的愿望,建功立业的理想,早已化作现实的利益计算。但是他错了,所有自保的努力终究还是徒劳,最终自己被腰斩,家人也被诛灭了三族。
秦朝统一天下的不世功臣,以这种极其屈辱而龌龊的方式画上了人生的句点。与李斯相仿,帝国的命运轨迹也疾速下坠。
李斯遭斩杀的第二年,都城咸阳被攻破,不可一世的秦朝就此灭亡,而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过去了十四个年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官员也是以一己的私欲自甘堕落,最后导致了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和李斯原本有机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尊享盛誉的明君良臣,却以暴君佞臣之名终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大秦帝国也成为这一历史周期律的经典样本,而它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更令后世无数政治家为之反思,警醒!
上苍赋予的机遇,容不得挥霍。大秦帝国最令人扼腕之处,莫过于错失本该属于自己的开创时代,并一再荒唐 沉沦,终至定格成暴政标本,为后人浩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9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