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先是用手打家中盆栽的花叶,被妈妈制止后又趁其不备,把花叶拽了下来。在妈妈还没处罚之前,竟然自己主动面壁反思。许多网友被孩子的天真可爱逗乐了。
孩子主动面壁说明父母曾经用过这种方式教育他。事实上,这种面壁思过的教育方式被许多家长所接受,有的家庭还设特定的区域作为反思区。许多教育研究者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与其他的惩戒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显得文明、温和。可以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防止再次犯错。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如看起来这么简单吗?把孩子拉到反思区,十几分钟面壁之后他就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家长在运用这种教育方式时,要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使用这种方法不能以破坏亲情为代价。
与人交往,与父母、家人亲近、玩耍游戏是孩子的本能需求。这种惩戒方式通过暂时剥夺孩子的这些需求,从而达到惩罚的目的。但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惩罚的只是错误,并不会改变和减少父母对他的关爱。否则,这种处罚方式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世界名著《简爱》中,寄人篱下的小女孩简爱,因为反抗表哥的欺负而被关押在红房子中思过。这次经历对她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当然简爱在舅妈家原本就是没有爱的,但受到这种方式惩罚的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呆在一个地方,是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的。
孩子幼时的经历会对人生形成不同的轨迹。《欢乐颂》中安迪还没出生时,母亲就被父亲抛弃。母亲犯有精神病,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被人欺凌生下弟弟。母亲去世,和弟弟分离,被人收养……所有这一切使童年的安迪一直处于孤独、焦虑之中,致使成年后的安迪无法与人接近,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的肢体接触都会使她紧张不安。
当然,面壁思过无法与那么不幸的童年遭遇相提并论的,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无法理解这样一种惩戒方式,特别是在大人盛怒时实施时,会被孩子如何理解和感受。但我们知道有时哪怕只是一次童年的非常经历,就会给孩子一生留下心理阴影。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对一个孩子最重的惩罚不是打他,骂他,而是不理他。那种被抛弃的感觉有时不是一个孩子的心理所能承受的。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登博士发现面壁思过这种教育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孩子并不会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愤怒和怨恨,不但不会改正错误,还会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二,这种方法只能针对部分错误。
造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当孩子可以控制某种行为却不愿意控制时,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由此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对于因为孩子无法掌控而犯的错误就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同样是做作业犯错误,如果是因为孩子心不在焉,粗心大意而不断犯错,反复教育仍不改正。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头脑冷静,把控自己的行为。如果是因为孩子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应用能力达不到解题的水平,家长就不仅不能惩罚,还要鼓励孩子,以增强其信心,并且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们看到视频中那个懵懂的娃娃面壁思过时,觉得很可爱,很搞笑。但当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时,就要非常慎重。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完美的,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9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