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在60左右就会退休安享晚年,少数人会被返聘,比如中学或者大学的老师,毕竟,工作了几十年也不容易,到了在家跟街坊邻居们跳跳舞、打打太极,安稳度过余生的时候了。其实,不仅仅是现代,古代的官员们到了年纪,也会向皇帝申请退休,这在当时被称为“乞骸骨”。官员们经历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步入仕途,又经历了官场的人情冷暖、风风雨雨,才坐到今天的位置,即使退休也应该在京城或者任地安享晚年才最合理,可是当时的请求退休的官员们却都希望自己可以“告老还乡”。
古代权臣
这一行为让很多人不理解,你说你一个6.70岁的人了,自己的家乡要是离驻地近一些还可以,这要是远点,凭借着古代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身子骨能受得了吗!在自己的驻地待着,看看自己治理下的土地愈发繁荣,还可以和自己的好友喝酒畅谈人生,这样的快意生活难道不好吗?在如此优秀的条件之下,古代的官员们为什么这么想回家呢?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安土重迁的情节、安度晚年的资本、京城的是是非非。下面我就详细的为大家说一下这三方面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与故乡的人,这种思想情怀直到如今也依旧深深地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外国思念中国,在外地思念故乡。可以说故乡情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更是把这份情感看的无比的重要,也因此很多在外地任职或者被流放的官员们都会作诗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最出名的两句莫过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了。
古代大臣
此外,古代的官员们对于“衣锦还乡”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情,还是比较在意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曾经说过: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自己告老还乡之后,享受着别人羡慕尊重的眼光,那种感觉自然是不错的。况且,古代人宗族观念很强,去世之后必须进入自己家的祖坟,如若不然,必定是抱憾而终,在这样的情况下,告老还乡自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其次,古代官员在发达以后,都会选择置办一些家业,作为自己的“养老保险”,置办的财产一般以土地为主,毕竟在古代,土地是一切的根本,有了足够多的土地,也就代表着你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官员们购买的土地一般都在自己的家乡,一方面是因为在自己任职的地方购买,太过于招摇,容易被“有心人”举报,到时候被皇帝给治个贪污的罪名就不好了。
另一方面很多官员的家人都在自己的家乡,所以,为了家人们的生活,也应该这样做,而且当时很多城市的土地也是寸土寸金的,在自己的家乡买有时候是比较合适的。既然自己的“养老保险”在自己的家乡,官员们也就没有理由不回去。
古代官员
古代的京城大家想必都很清楚,是一个繁华却又充满了是是非非的地方,而且到处都是皇亲国戚,一个不小心惹上个皇子、公主之类的,可能自己奋斗一生的积累就会付之东流,甚至可能会丢掉自己性命,这风险对于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官员们来说着实是有些不划算。
即使你的任职地点不是京城,可既然在地方为官,终究会不可避免的卷入派系的斗争之中。如果站对了队伍还可以,可一旦犯了错,自己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在京城或者任地战战兢兢的过着日子,自然比不上回到家乡陪着自己的家人,逗弄着自己外孙,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目光来的悠闲自在,所以回家也是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古代官员们总是想抛下“荣华富贵”去追寻自己的故乡,不外乎是因为想家、想人、想过安静恬淡的生活,这种不为外物所动,重情重义的想法,看着实让人有些感动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