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说话含糊不清晰,是一种病吗?家长千万别大意

孩子说话含糊不清晰,是一种病吗?家长千万别大意



孩子:“爸爸,他tu了”

爸爸:“???谁秃了?”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事实上,宝宝想表达的是“爸爸,他哭了”,但却表达成“他tu了”,还有家长跟我们反映宝贝说话不清楚,总是把“哥哥”发成“的的”,“泡泡”发成“抱抱”……很多家长可能会以为这是小奶音,殊不知这也有可能是功能性构音障碍!


什么是构音障碍

简单来说,功能性构音障碍就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发音习惯,发音位置错误,语音清晰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的一种语音障碍,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国内调查表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发生率为1%~4%,即100个孩子中就有1~4个宝宝存在功能性构音障碍,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构音障碍的危害

1、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障碍会影响孩子思维和智力的发展。2、长期的构音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沟通交流和社会方面的困扰,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恐惧(害怕被嘲笑)、逃避,不愿与人交往。3、构音方面的障碍可能会增加儿童拼写和阅读障碍的风险,以至于影响儿童的学习。


最佳纠正时间

7周岁之前为最佳纠正时间,年龄过大孩子发音已基本固定,到时便难以纠正了。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发音不清的原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大舌头”,有些家长认为年龄大了自然会好,但是这些观念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有说话含糊、很多音发错、含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的构音检查和测评,明确诊断,根据言语治疗师的指导在适宜的年龄开展干预训练,帮助儿童纠正其错误的发音。

家庭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重视辅食的添加,食不能一味地软、烂,要增加各种质地的食物,让口腔得到充分刺激,通过咀嚼吞咽锻炼口腔运动的灵活性。尽早的戒断奶嘴,因为吮吸奶嘴的动作可能导致舌头和嘴唇肌肉发育异常,不利于孩子的发音。


2、创造有利的家庭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对语音模式的模仿,结合视、听、触觉反馈,逐渐形成正常的语音及语言,所以孩子的照护者应做到吐字清晰、准确,尽量避免说方言。


3、重视语言教育:多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模仿、学习正确的发音。


4、有意识地锻炼构音器官:比如鼓励患儿玩吹泡泡、吹蜡烛等游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8373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