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父母无需大吼大叫,以一个平静的心态,才能更有效地管教孩子

父母无需大吼大叫,以一个平静的心态,才能更有效地管教孩子

阎女士的儿子小杰今年6岁了,刚刚进入小学的小杰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却也给阎女士带来了许多麻烦。
小杰在学校里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到了其他的小朋友。
中午午休的时候也不愿意好好休息,时不时就会爬起来唱歌或是和旁边的人讲话。
最后老师将这些情况告诉了阎女士。
阎女士回家之后开始对小杰大吼大叫:“你这孩子能不能乖一点!让我少操点心!”
小杰听完之后十分委屈,最后只好默默回到了房间里。

但父母如果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管教孩子,以期能让孩子变得乖巧懂事的话,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他们变得愈加不服从管教。

父母吼叫的危害

当家庭生活中,如果家长爱用吼叫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这往往会给他们造成许多消极负面的后果。

1、婴儿期:

首先,当孩子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父母的吼叫主要体现了自身较为没有耐心。而婴儿实际上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当父母感到不耐时,小婴儿也会感受到父母的这种情绪,从而破坏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感。如若小婴儿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并受其影响长大,那么在今后的社交关系中将会显得没有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的缺失将会影响到他与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

2、幼儿期:

当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稍微发育之后,就到了幼儿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渐渐开始对自我的存在产生初步的认识,因此这个时候也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塑造与养成的敏感时期。这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对大人的行为进行学习与模仿。

而如果家长显得暴躁易怒,喜欢用吼叫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话,会产生两种非常不好的不良影响。

一、父母的暴躁表现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从而使得孩子遇上事情容易变得退缩,并且会对父母产生畏惧心理。如果当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父母感到害怕,不愿意亲近,那么势必会对今后的亲子交流造成极大的阻碍,大大降低了建立起和谐亲子关系的可能。

二、就如之前所说,这个时期是孩子塑造与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如果父母对其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同样会在父母这一次次的行为“示范”下变得同样暴躁易怒,也开始用吼叫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

3、儿童期:

到了这个时期,孩子已经对周遭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而如果还是用吼叫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的话,就会让他们在学习、社交、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不利的影响。

一、父母的吼叫式管教会让孩子变得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甚至可能会使孩子渐渐产生抑郁的倾向。

二、而在学习方面,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对学校生活显得不适,甚至可能会出现校园欺凌事件。

三、最后这时候如果还是用吼叫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将会大大打击到孩子尚还脆弱的自尊心,发展到之后可能会使他们对外界产生敌意,不愿意服从父母或是老师的管教。

4、青春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敏感且危险的,同时这也是他们最具有活力和行动力的时期。因此如若这时父母还是选择以吼叫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将会极大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并且会促使他们用一些消极负面的方法来对待父母。并且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行动力较强,但却缺少对危险事物的正确认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踏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应如何做: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当父母用吼叫的方式去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会将我们的孩子越推越远,甚至稍有不慎还会将他们推入犯罪的“深渊”。那么父母应当用一种怎样的态度以及方式来管教孩子呢?

罗娜·雷纳在书中提出两个法则,一个是ABCDE法则,是父母用于管理自身情绪的方法;另一个是4C法则,是父母平和地管教孩子的方法。
ABCDE法则分别是,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whatyourchildneeds),同理心(Empathize)。
而4C管教法则分别为沟通(Communication),选择(Choices),结果(Consequences),连接(Connection)。

首先,在ABCDE法则中提到了,父母需要进行自问,也就是说父母在准备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时候,需要先在心中与自己进行一次问答,询问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如何、抱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及孩子是否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

之后父母如果发现自己内心具有负面情绪,就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来进行排解。

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自己放松,用一些更为积极的想法来替代那些消极情绪,当确认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去与孩子进行沟通。

随后,父母就需要去看透孩子行为后隐藏的是什么,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就提前去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心中的想法,这样才能挖掘出他们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

最后就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同理心,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真正了解他们心里的感受,这样才能在交流中排除无法理解的障碍,进行更为深入有效的沟通。

而4C法则则代表了4种与孩子交流的具体技巧。

首先沟通就是需要父母用较为简短具体的指令来引导孩子,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使他们渐渐习惯。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较为平等的交流,并在他们按要求做好之后及时地给予鼓励。

选择则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比如当你希望孩子帮你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是去洗碗还是拖地。

结果就是需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让他们了解一件事情最终会产生怎样样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之前采用了怎样的行为,并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并严格遵守。

连接其实并不是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提高陪伴时的质量,当父母们与孩子进行互动时,就需要将自己的精力力都集中在这事上面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去感知孩子的需求以及感受。

因此当父母想要管教孩子的时候,无需大吼大叫,相反如果能以一个较为平静的心态去处理这个事情,才能更有效地让他们理解你们说出的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776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