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不管哪个朝代都是如此。如果事情办砸了,那就是下属的责任,是办事不力,能力不足导致的。
即使怎样辩护,也是不对的,对的永远是上司,错的只能是下属。如果真的想开脱责任,那除非是不想干了,官场如此,职场也如此。
而在封建时代,更加的黑暗和不可理喻。对于上级,只有绝对的神化和拥护,对于下级,只有倒霉认错。
战国时代的白起,就是如此,一生征战天下,杀敌一百多万,东征西讨将近40年。最终还是遭到比皇帝的猜忌,被逼自杀,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本来白起是鬼谷子的传人,凭借他超群的军事才干和过人的智慧。白起在秦国,一路从一个不知名的下属军官一直做到军队的统帅。
由于白起是武将出身,所以性格爽朗气为人直率,常常口不遮拦,出言无忌。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东西,就绝对不会去改变,很少去试着变通或者采用灵活的策略,因此也常常得罪了不少人。这也为他以后埋下了祸根。
在公元前266年,秦国围攻赵国邯郸,但是打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来。秦昭王没有办法,就只好又请出白起,让白起作为统帅继续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白起凭借多年的打仗经验和军事才能,认真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对秦王说道,虽然之前在昌平的时候,打败了赵国的40万军队。但是如今攻打的是赵国的都城邯郸,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赵国的每个人都会团结一致拼死一战。所以现在还不是攻打邯郸的时机。
而且周围其他国家也不会置之不理,让我秦国一家独大,他们都已经派出了军队。局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还不如尽早收兵。
但是一意孤行的秦昭王,势必想要拿下赵国,实现统一六国的梦想。所以,就对白起说道,先生是学兵法出身的,而且师从于鬼谷,行军打仗四十年来,从来没有输过一次。
如今单单几句话,就让寡人退兵,实在不是什么好的计策。而且寡人觉得,只要将军上场,就一定可以赢得胜利,将军就不要再推辞了。
但是白起太过于倔强,并没有听从秦昭王的话。他拒绝接受挂帅的命令,也不上前线,就在家里装病。即使秦昭王亲自上门拜访,也不愿意接受命令。因此,就惹得秦昭王心里非常不畅快,最后还板着脸走了,一脸的愤怒。
于是白起的管家,就对白起说,将军这样做,实在有欠考虑啊。你如此的让大王难堪,对将军大人将来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利啊,毕竟大王是主人,你是臣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白起听到就教训他的管家说,大王只是一时糊涂,我身为臣子的,怎么能不忠心劝告,反而还要一味地讨好顺从大王的命令,这不是臣子该做的事情。
而且我身经百战,打了那么多仗。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战争,我都经历过,我对战场的分析,肯定不会错的。等到以后秦国的军队吃了败仗,大王就知道是他自己糊涂,并不是我的过错。
然而白起的管家却不以为然,将军英明神武,战无不胜,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个人都称赞将军的军事才华。但是,大王毕竟是你的主人,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大王若是失败了,那么他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肯定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那就是抬起手打了自己的脸。而到了那时候,大王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将军的话只会激怒大王啊。
果然不久,传来了秦国军队战败的消息。白起就说,大王不听我好言相劝,才有了今天的败仗。以后大王就会听从我的劝告,知错就改了。
然而秦昭王正因为前线吃了败仗,心情颇为不爽,正暗自恼怒之际,又恰巧听到了白起说的话。就发起了脾气,怒不可遏,罢免了白起的官职,把他赶出了秦国的都城。而这还不解气,当白起离开都城后,他又派人追上白起,逼迫白起自杀了。
而白起在自杀之前,也是气愤不已。觉得自己并没有错,错的是大王,偏偏大王还知错不改,认为是下属的过错。但是没有办法,秦王的命令没有办法违抗,自己白口莫辩,只有一死了。
很多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有的时候,即使你没有做这件事,只要你的顶头上司,出了事,发生了问题。那么这时候,担责任的就会是身为下属的你,而不是你的上级。否则也就没有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说法了,毕竟有时候下属的作用就是替领导背锅的。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的时候忍一两天就过去了。有的时候忍不下去,就只能再寻个地方另谋高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然而只要身居人下,就不得不顺从上级的意见,做一些违反意愿和初衷的事情,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想摆脱这种事情,就要不断地努力,走到前面去,做别人的上级才不会被人左右为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6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