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小手,即可关注。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某个时间段学东西特别快?某个时刻对一些东西特别感兴趣?
这些就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如果我们抓住孩子孩子敏感期,在他们感兴趣或者接受新事物快的时候,帮助孩子认识学习新事物,孩子就会成长的很快。
但是,我们怎么分辨出孩子敏感期,敏感期我们该怎么做,怎么避免误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孩子敏感期?有什么特征?
孩子的敏感期,可以是语言敏感期,可以是行为动作敏感期,还可以是感官敏感期、心理敏感期、认知敏感期等等。孩子成长中,各方面都在发展,敏感期可以是任何成长的敏感期。
孩子敏感期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重复使用某些词汇、动作,经常要玩某个游戏,或者认识东西特别快,但是认识不够到位,再或者对事物好奇。
我家孩子现在就是敏感期,我给他画了一辆小车,他拿给他爸爸或者我看时,都会说“这是我妈妈画的”。此外,他还经常说“这是我爸爸的”、“这是我姥爷买的”、“这是我小姨买的”。
他对事物的来源人比较敏感,所以会注重事物的来源人。孩子对于敏感的事物,就会经常表现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会重复一些语言、动作、行为等,要知道这是孩子敏感期,我们可以做一些事,让他们成长的更快。
敏感期该怎么做?
家里孩子如果处于敏感期,我的经验就是:我们多使用孩子敏感的东西,让孩子正确理解,给孩子展示出使用的情景,使孩子认识并学会使用。
有段时间,我家孩子对“大人”这个词敏感,我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看见了大人,就会指着人家说“看,那个是大人。”“看,那个也是大人。”
他知道什么样的是大人,但是这样说会让人尴尬。所以,平时说话做事的时候,我都会用上这个词,比如我切菜的时候,会告诉他切菜刀是大人才能用的,小孩子要等到长大才能用。再比如他要帮我拎重东西的时候,我会说太重了,要大人才拎的动等等。
只要能区别大人和孩子,能使用“大人”这个词的时候,我都在孩子面前用。现在,我家孩子没有经常把“大人”挂在嘴边了,只是偶尔会不喊我“妈妈”,会说“大人,你在干吗?”这样的情况就是说:他还在对这个词敏感,只是不强烈了,我还要努力。
孩子在外面对别人喊“大人”,即使很尴尬,我也没阻止他。因为,在我面前,孩子犯错很少,如果再阻止他做我不喜欢的事,我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帮助孩子成长。
所以,哪怕被人发现,我去解释去道歉,也不阻止他。
我害怕错过孩子很多事,尤其是孩子的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如果错过,很多东西再想学习起来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
有哪些误区?
1、孩子敏感期,不是让孩子多接触敏感的事物,自己就没事了。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看他们是否理解的对,有没有用对地方,哪里还需要帮助。
比如我家孩子对水感兴趣的时候,他会到处找水玩,站在凳子上打开水龙头玩水,拿杯子接饮水机里的水玩,我做汤里的水,一不注意他也会下手玩。
这时,我要做的就是让他意识到什么水能玩,所以,洗手洗脸时,我让他直接对着水龙头洗,告诉他这里的水是洗手洗脸的;喝水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接水,告诉他饮水机里的水是喝的;吃饭时的汤,让他自己盛在碗里,告诉他是喝的。
另外,我还给他了他制造了玩水的机会,像洗澡时,把他玩水的玩具都放旁边,让他玩。还有不洗澡时,给他装一盆水在浴室玩。
2、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不只是让孩子多接触这个事物就够了,还要多接触相关联的事物。
比如孩子经常说“害羞”这个词时,除了可以使用“害羞”的场景,我会说,我还在一些“不害羞”场景使用不害羞,这样让他理解什么是“害羞”,什么是“不害羞”。
有些东西,我们不好跟孩子解释,就要用对比,类似,模拟等的方式,让孩子认识,也就是相关联的事物。
孩子的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家庭,孩子的发展关系家庭的好坏,所以,无论多忙,都抽点时间,多陪陪孩子,关注孩子。
欢迎点赞、转发分享,如果有收获,请点击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