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状元都会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所智商超高的学霸,不仅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富有个性、目标非常的明确。正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执行能力都特别强,所以在考试当中,才能够取得好成绩。
今天,笔者要说的这位高考状元十分的“可惜”。他是一位天之骄子,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且对数学极度痴迷。在中学时代,他就想着以,能够超越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成为一名世界级的数学家。可惜,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得贫困潦倒,只能靠低保来维持生活。
这位
高考状元名字叫刘汉青,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总分398.5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当地的高考状元,而当时他才16岁。因此,当地的媒体对他进行广泛的报道,在被采访的时候,刘汉青告诉记者,自己想要成为一名数学家,并且超越当时回到南开大学的数学家陈景润。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并没有直接选择数学专业。在大三的时候,他在图书馆发现看到一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从此,他就对数学更加的痴迷,每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数学的研究方面,其他的课程都不去听。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
刘汉青对数学太过于痴迷,使得他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课程。最后,他因为多门课程不及格,而一直没有拿到毕业证。在那个时代,如果能够从哈工大顺利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是相当容易的。可惜,刘汉青只能回家继续干活。
没有想到的是,刘汉青回到家里,还是非常痴迷于数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研究数学上。20年过去,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而且他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声称可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最后被相关的专家否定。原本这篇文章还可以翻译成英文,在国外进行分析,可最后因为各种问题,而被耽搁。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放弃工作,也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工作,又是单身,如今的刘汉青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
刘汉青的经历,让笔者觉得非常可惜。不管他有没有成功,起码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他对数学不懈努力的研究,这种勇于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付出全部精力,让人非常的敬佩。我国现在能够专注于一个领域研究的人,实在是太少。像刘汉青这样,一直痴迷于数学的人,值得给予支持。
如果刘汉青有一个好的平台,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依靠他的智商以及对数学的痴迷,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陈景润。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都是靠这所痴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人创造的理论,推动的。
希望国家能够对这所痴迷于数学的人,能够帮助。让他们拥有一个好的平台,不让刘汉青的故事重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