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什么最重要?
王小波曾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写道: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慢慢你会发现,当你一败涂地,还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是最亲的人;当你身体欠佳,还在你身边暖心照顾的是最亲的人。
那些你生命中最亲的人,才最应该得到你的温柔相待。
《礼记》有云:“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一家人,本该是夫妻相爱,儿女相伴,手足情深,彼此包容。
孩子能懂得父母的操劳,老人能理解子女的忙碌;丈夫能体谅妻子的不易,妻子也能慰藉对方的辛苦。
我累了,你对我嘘寒问暖;你病了,我对你关怀备至;生气了,随口开个玩笑就好;委屈了,还可以有个温暖的肩膀靠靠。
但是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
一家人整天面对柴米油盐,总会有疲惫的时候,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也在所难免。
有时候,少些埋怨,多些迁就,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一家人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若是家庭和睦,再穷都能发家。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马东曾在一个节目中提及他的母亲,他母亲76岁了,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屋里的灯。
一开始马东不太理解这个习惯,便告诉母亲灯一直开着费不了多少电,而且开关用多了也会影响使用寿命。
母亲每次被提醒后都说“好”,但没过几天看到亮着的灯又忍不住去关了。
自此,马东发现母亲已经秉持“节约用电”的理念几十年,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就算他再提醒,母亲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延续以往的行为。
所以,马东并没有责怪母亲,之后也很少计较这样的小事。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候,不同的是,马东会试着去理解,而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指责:
父母总是把你想扔掉的旧衣物放进衣柜,你便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丈夫带孩子出去玩摔了跟头,你只顾着斥责他没看管好孩子,却忘了要先帮孩子处理伤口;
妻子给你做好了下班后的晚饭,你却嫌弃菜炒得不好吃,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家只是方寸之间,若装满了怨气,便腾不下温暖与爱。
彼此指摘埋怨,是一种感情的内耗,与其斤斤计较,不妨置之一笑,心底无怨天地宽。
老子曾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遇事不指责,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控制脾气,才能留住福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却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还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接着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
可见,一个控制自己的脾气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
但我们总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陌生人。
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我已经懂了,可是我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无论是夫妻,还是父母,我们都不该把脾气留给爱我们最深的人。
想吵架了,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要翻脸了,想一想对方平日里的好。
别让随口的一句话,伤了他们好几天的心;别让一时的脾气,毁了日积月累的感情。
要知道,家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属,家人才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学会控制脾气,与生活握手言和,才能留住福气。
家庭和睦,才是最高级的炫富
之前在医院里,听过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谈家常,他说:
到了我这个年纪,就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
不求太多,我生病了,半夜口渴,捅捅旁边的老太婆,她愿意起身给我倒杯水;
逢年过节,儿孙能赶回来一起吃顿饭,团聚团聚,我也就知足了。
其实,一杯水、一顿饭,值不了多少钱,但因为有了家的温度,才显得格外珍贵。
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家人都是割舍不断的牵挂,家人的爱就像一床温暖的棉被,包裹住了我们所有的安全感。
有人说,走遍天涯觅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回到家里就发现它了。
的确如此,人生兜兜转转,最后才发现山珍海味抵不过家中的一饭一蔬,在外觥筹交错不如家中的一盏清茶。
当你经历了世事的沧桑,才会明白,家是最温暖的归宿。
回家时的一个拥抱,出门时的一抹微笑,都是给我们心灵的慰藉。
人生本过客,何必惹尘埃,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平安喜乐,便已足够。
往后余生,愿你有家回,有人爱,有家便有归路,心安便是幸福。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书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