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要找一千个人凑成一个军队是容易的,而有能力作将军的人,哪怕是一个也很难找呀,可见人才是多么的难得。
那么,招纳贤士真的很难吗?
鬼谷子认为,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或想法,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导出对方真正的兴趣与爱好,最后用箝的方法牢牢控制住对方。
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为君王左右臂的重臣,也应当以敏锐的眼光,为君王发现、网罗并重用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于败军之际、危难之中,力挽狂澜的能人。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韩信仗剑从项羽,曾数次进策项羽,但项羽没有采用。遂投奔汉军,刘邦起初也没有重用他。萧何独具慧眼,在与韩信谈话过后,知道其有大将之才,由于疏忽,却没有向刘邦推荐。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自己,觉得屈才又逃走了。
萧何得知后,不及与刘邦商议,亲自月下追韩信。
遂将韩信追回,并当即鼎力举荐,说:
“诸将易用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刘邦闻言大惊,欲释信为将,萧何说:
“虽为将,信必不留。”
于是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亲释韩信为大将,令其统帅三军。
刘邦如此作法,身边的人才之盛,分工之精细,可谓是纵观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其用人超乎寻常的大度,陈平虽有盗嫂之嫌,仍然给予重金。韩信是楚国叛将,仅萧何一言举荐,则拜为上将。其他诸如樊哙、周勃、曹参都是出身下贱,但终为其用之,助刘邦成其霸业。
诸葛亮(图片来自网络)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胸怀大志,他非常需要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来帮助自己创国立业。徐庶很有才干,刘备非常器重他,然而徐庶却说,自己同诸葛亮相比,算不得什么。于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隐居在襄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徐庶建议:“对于这样杰出的人才,是不能随随便便叫来的,而应该毕恭毕敬地去请。”
此时的刘备,已经有很高的声望了,但是他觉得徐庶说得有理,便郑重其事地备好礼物,选了个好日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一心想尽快见到诸葛亮,就骑马来到卧龙岗。这里松苍竹翠,曲径幽深。走了很久,才见松柏掩映下有几间草屋。刘备下马询问诸葛亮的书童,不料书童回答:“先生不在家。”
过了些日子,刘备再去,这时的卧龙岗,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他在寒风中等了多时,却仍然没能见到诸葛亮。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他三次拜访诸葛亮,所表现出的诚意,深深感动了这位“卧龙先生”,诸葛亮决意出山,帮助刘备完成雄图大业。
诸葛亮当时虽然只有27岁,但是他已经是一位博学多才、洞悉天下大局的智者。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和政治韬略,他对人们称赞:“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诸葛亮加入刘备帐下后,全力施展自己的才干,终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于已经有很高声望的刘备来说,三次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用自己的行动进行“游说”,实属不易,也充分证明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当然,诸葛亮也没有令刘备失望。他用满腔忠诚,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只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华为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今年7月24日,一则华为内部邮件的截图火遍全网:华为公布了《关于对部分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的通知》。
通知内容如下:
华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组织土壤,我们首先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我们先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年增加,以调整我们队伍的作战能力结构。经公司决定,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
年薪制方案如下:
1、钟钊: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
2、秦通: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
3、李屹: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
4、管高扬: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
5、贾许亚: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6、王承珂: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7、林晗: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8、何睿: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由通知内容可知,这 8 名新人全部是2019 届应届毕业生,均为博士学历。年薪被分为3个档次:182 万-201 万元年薪的有2人,140.5 万-156.5 万元年薪的有2人,89.6 万-100.8 万元年薪的有4人。
一串一串带金额的数字,震惊了朋友圈。有网友也表示质疑:华为是不是疯了?几位刚毕业的博士生哪里有什么经验?他们真的称得上200万的年薪吗?
先不说这八位天才“少年”的实力如何,不妨站在华为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是需要用盈利的,所以吸纳天才“少年”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亏本。
华为为何有今天的成就?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像这样不惜重金,广纳贤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华为是伯乐,也是最终的受益者。
很多企业,总是想最多地榨取员工的劳动力,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以为这样,企业就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其实不然,这种行为,往往将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赶走了”。
试想,一个没有优秀员工的企业真的会有长远的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和国家皆如此,唯有营造网罗天下英才的氛围,民众就会积极向上,企业才会生机勃勃,国家定会繁荣昌盛。
伏羲
炎黄笔墨,每日必有笔墨,喜欢我就关注我:诗词歌赋快意生活,与君共探中国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5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