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在遭遇生死磨难之后,还能幸存活下来,那么,他今后就必定会有好的运气享受幸福人生。
当然,这样的磨难经历一次就不得不了,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经历了7次大难不死,临死前天冒红烟,多日不散,这个人就是明朝传奇人物刘健。
刘健,生于宣德八,死于嘉靖五年,一生历经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明英宗天顺四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二十三年入内阁参预机务,弘治十一年继任内阁首辅,直至正德元年,在阁共19年,为首辅8年,为“弘治中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人从出生就充满了神奇。他的父亲当年任职华州司训的时候,母亲张氏曾经做了一个梦,梦中看见天帝派来的使者捧着紫衣玉带来到刘家中堂。张氏由此惊醒,不久之后就生下了刘健。
出生后的刘健头骨高隆,古人相信这些面相学,他的父亲对儿子刘健的相貌深感惊讶,觉得此子不同寻常。
刘健的确与众不同,小时候就表现出和其他的孩子不同的一面。当别的孩子都在玩耍嬉戏时,只有他独自一人,安静的坐在那里,仿佛若有所思的样子。而且刘健自幼聪颖绝伦,尤其喜好读书。
关于他出生的奇特来历,在贾咏撰刘健墓志铭、《国朝列卿纪》、《续藏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当然,这不是最奇特的,最奇特的是刘健一生还经历七次大劫难,最终均是化险为夷。
据《七修类稿》记载,刘健出生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有一位化缘的高僧路过刘家大门,看到了小刘健。突然指着婴儿说:“日后这个孩子七死而不死。过了四十,官至一品,寿过一百。”
没想到,僧人的预言果然成真,那么,刘健到底有哪七次大难?
第一次是房屋倒塌,没被压死。
话说有一天,刘健在一所破旧的古庙读书,一天晚上,突然狂风大作,大风不停,刘健没办法回家,只好躲在里面。但也逃脱不了死神来临,破庙顶不住狂风,倒塌了,而刘健被压在墙下,但他大难不死,第二天早上被人救了出来。
第二次饥饿没死。
话说聪明的刘健乡试过关后,进京赶考,结果途中遇到了一伙盗贼。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健哪里是强盗的对手,只能乖乖束手就擒,结果刘健被捆绑在雪地里,但依然大难不死,最终获救。
第三次是失火没死。
大难不死的刘健如期来到京城,参加会试,结果灾难又来了,考场突然发生大火。当然,刘健又化险为夷,他从熊熊的火焰中逃了出来。
第四次是参加宴会失火没死。
上了榜的刘健,在朋友的邀请下,参加了一场宴会。宴会的主人怕客人们提前离席,干脆把大门锁住了。但谁也没料到,不知道怎么搞得,一时间陡发火灾,不少客人被活活烧死,唯独刘健幸免于难。
看来这个刘健还真有神人保佑。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经历,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天定。
刘健的第五次大难不死是大病康复。
有一年,他罹患伤寒,一连昏死三日。当时,家里人都以为他康复无望了,谁知,天佑的刘健再一次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大难不死的刘健后来过海封王,不料航行中,船只毁坏,船沉了,但刘健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个木板,他就抓在木板上,随着涛浪漂荡在大海上,最后被人所救,再一次见证奇迹。
以上就是刘健的六次大难不死,如果说以上都是小儿科,那么,刘健最后一次大难不死更是离奇。
这日,刘健正在家里午休,一只猫从他身旁经过,突然一阵响雷,猫被劈死,刘健没死,但因而大受惊吓,顿时晕死过去,好长时间后才缓缓醒来。
你看,雷都打不死的人,老天爷已经收服不了此人了,此人只能“成精”。
七次大难不死的刘健果然开始步步高升,接连加官进爵,位极人臣。公元1498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刘健成为内阁首辅,还担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是为正一品。
当然,刘健能有如此成就,绝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拍马屁,而是靠着实力,他是一个忠直大臣,敢于上谏,不畏君威。
弘治十一年,清宁宫发生火灾,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刘健当即抓住机会,劝谏帝王。“自古以来,每当帝王遇到灾难,没有不恐惧的。向来奸佞之臣迷惑圣听,导致贿赂公行,赏罚不当。正是这些原因,积累成灾。”大概意思就是,希望皇帝能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贬退奸恶,赏罚分明,得到皇帝赞赏。
这就是刘健的见识和担当。正因为刘健有如此品质,所以,明孝宗对刘健十分赏识,刘健每次入宫进见,孝宗往往屏退左右,单独和他密谈。有些侍臣仗着胆子窃听,也只听到孝宗连连称赞的话。
刘健入主内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位高权重,难免引得一些人的嫉妒,当朝有谏官弹劾刘健和李东阳等人闭塞言路,明孝宗原本想要将弹劾的官员给予处分。但被刘健和李东阳阻止。此事一出,朝廷上下无不信服。
明武宗正德年间,太监刘瑾专权擅政,刘健多次上书直谏,在未果之后,直接选择致士归乡。
刘健一生历经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他辅佐朝政,影响了弘治、正德二朝,是明朝中期贤德的大臣。
公元1526年,嘉靖五年,天上有颗大星陨落于洛阳城,冒出红色的烟气,连日不散。远近士族百姓都感到惊愕。只有刘健笑了笑,不久后便去世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刘健终究也有逃不过命运的一天啊。
不过当年高僧的预言果然成真!
刘健去世后,留下数千言奏章,劝谏明世宗“正身勤学,亲贤远佞”。嘉靖帝看见这封奏疏十分感动,为其辍朝一日,赠太师,谥号“文靖”。
朋友,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