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上星期准备带孩子去牙科医院检查一下牙齿,因为孩子平时就很磨蹭,所以提前半个小时就已经在催促孩子快点准备出门的,但是对于自己的催促孩子一点着急的样子都没有,无论我在旁边怎么说这个医生是要预约的,我们提前定好了这个时间就一定不能迟到。
本来以为这样会让孩子提升一点自己准备的速度,但是没想到孩子越来越慢,最后就生气的直接吼了孩子一声,出门的时候也弄得很不愉快,到医生那里的时候也已经迟到了。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让孩子快一点吃饭,催促孩子做作业,让孩子早点睡觉的时候,虽然是在催促但是孩子从来都不配合,无论是批评还是打骂都起不到一点作用,也让我觉得很头疼。
对于孩子这样的一种情况,想必很多的家长都是遇到过的,也思考过和尝试过很多的方法去解决,只是效果都很甚微。而其实之所以做过很多的努力都没有任何的帮助,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孩子不肯配合的原因,无法找到根源处自然也就找不到针对点去解决,做了很多的努力都只能是无用功。
那么,为什么对于家长的教育,很多的孩子都不愿意去配合呢?
1. 年龄还小,心智没发育完全。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的性格成长期是有分不同的阶段的,在0-6岁的时候,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而孩子在这个阶段又非常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就必须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而越往后发展的12-18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在指责孩子为什么性格差劲的时候,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儿时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做好,孩子在幼时的时候因为心智刚刚开始发展,很多的道理也都不明白。
而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又才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就非常的容易出现自私,抢别人的东西并且不愿意分享的情况,如果家长熟视无睹的话,其实对于孩子的性格来说就影响很大的,孩子会慢慢的定型,而这种性格也便成为了他的一部分,就像水泥一样很难去除。
2. 白熊效应的影响。
很多的家长总是在抱怨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听话,不愿意配合自己,其实很可能是因为白熊效应在作祟了,比如很多时候家长越是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孩子却偏偏和自己对着干,让孩子不要玩电脑,不要距离电视那么近的看电视,但是孩子却偏偏要去做这些事情。
而所谓的白熊效应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白熊效应又叫反弹效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魏格纳所做的一个实验,他聚集了一群实验者,然后在实验前对他们说不要去想象白熊的形状,结果却发现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人想象的都是白熊,越是不让去想,结果越是控制不住。
这个效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在晚上失眠要睡觉的时候,如果提前告诉自己一定能够睡着,但是结果却往往是相反的,本来什么都不想倒也可以很快的睡着,但是去想了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所以了解到了这个原因这个也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和自己唱反调了。
3. 逆反心理作祟。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青春叛逆期,而这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其实就是逆反心理的的着重体现。
当人的主观需求与客观环境不想符合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这种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一直在催促孩子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就是在不但的刺激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所以很多的家长说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喜欢配合自己。
4. 超限效应的影响。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是作用时间太久而引起的心理极其不耐烦或者引起逆反的一种心理。
马克吐温曾经就有参加一个教堂的牧师讲座,在刚开始听牧师演讲的时候,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很有逻辑而且很有号召力,就想着待会结束的时候要多给他一些钱。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牧师还没讲完,这个时候马克吐温的耐心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所以就想着待会不捐钱了。
没想到这样演讲居然还没有结束,于是最后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从那里偷了2元钱。
这是一个典型的超限效应的例子,孩子总是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一直在孩子的耳边反复的重复同样的一件事,因为家长总是觉得,一件事情如果反复的强调的话,孩子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但是这样做其实就很容易触发孩子的超限效应了。
孩子不愿意配合家长,对家长的话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正确的去教育呢?
1. 家长可以尝试把指令具体化。
很多时候家长都非常的容易给自己冠上权威的皇冠,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孩子就自然的在这种环境之下变的越来越被动。而
孩子的年纪又比较的小,很多的问题和事情都无法马上的想到应该如何去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事情,而是把一个个生硬的指令变得柔和一些,说清楚具体的步骤。
2. 正确的对待孩子自私的行为。
孩子去别人家里玩的时候总是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朋友的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这个自私的行为其实都是很好理解的。
在这样的一个年纪,但是很多的家长却不会去理解孩子这些行为的起源,而是直接的去批评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孩子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刚刚发展起来,所以很多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楚的了解。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慢慢引导孩子理解和别人分享的快乐,而不是强迫孩子。
3. 在交流过程中尽量不提及负面的信息。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这个时候家庭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在白熊效应的实验当中,被实验者告知不要想象白熊的时候,却会起一个相反的效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少说不,少从反面去说理,比如让孩子不要拖拖拉拉,让孩子不要玩电脑,这样的词句不如换成要快点,要早点休息认真做作业,效果会来的更好一些。
4. 冷静的解决问题。
矛盾冲突的时候解决问题是最不理智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是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的,家长所谓的自己就算生气也是爱孩子的说法在愤怒的时候是完全没有任何的说服力的,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倘若没办法很快的调整好自我的情绪,那么就避免去教育孩子,因为很容易说出一些对孩子产生终身影响的话语。
那么对孩子的这些教育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性格的养成无论是在以后的交友过程孩子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都是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所以从孩子抓起的性格教育也被大家所提倡,它不仅可以尽早的去除孩子身上所体现的这些陋习,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和别人交流的方式,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不肯配合的孩子,家长的心理愤怒生气的同时,也应该想的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用自我的情绪去伤害孩子,冷静下来的解决问题,也会让孩子更加的容易接受和理解,尝试着和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慢慢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那么,你身边有遇到这种极其不愿意配合的孩子吗?他们的父母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儿难题郝妈帮,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好妈妈郝女士,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3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