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太平天国:短暂胜利下的忘乎所以

太平天国:短暂胜利下的忘乎所以

实早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远在他国的马克思就已经为之振奋。马克思曾经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太平天国撬动满清王朝这根朽木,是跨越时代的创举。然而等到太平天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上层领导者开始一味享受,极尽奢靡,他们已经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去。马克思终究还是沉痛地写下:太平天国是魔鬼的化身。

天平天国终究逃不过旧式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一个旧式的腐朽团队想要推翻旧式的王朝,只不过看谁烂得更快些罢了。

太平天国的兴亡,验证了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太平天国为什么能以农民之力在晚清形成燎原之势?一方面是清朝的残酷剥削已经让百姓们忍无可忍,另一方面,在金田起义之后,天平军已经成为一支非常正规的,有着严格纪律的部队。诸王穿着和起义军一样的简陋衣装,穿着草鞋,徒步随军。军中规定不允许有私财,有饭同吃,男女平等,起义军之中皆是兄弟姐妹。仅仅两年的时间,太平军能够攻下南方六省,并且做到定都南京。

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汲取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教训,短暂的胜利之后,他们觉得拿下满清政府已经如探囊取物。洪秀全已经没有了初始的自强和自律,在骄奢享受前,他根本把持不住自己。在南京的这些年,洪秀全根本不管事儿,曾经说好天下人都是他的兄弟姐妹,而一旦进了宫殿,他就在门外挂了个牌子,无要紧事不允许任何人进来。根据史料记载,洪秀全有一只金色的王冠,重为八斤,还有一只金色的项链,亦重八斤。他有一部金车,还有一套纯金的餐饮器具,这全身的暴发户气质立刻就彰显出来,历史上还真少有皇帝是像他这么恨不得直接把钱穿在身上的。


在洪秀全的“示范”之下,诸王和文武官员们亦步亦趋,定都南京之后,官员们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攀比坐轿子,这些人坐轿子已经远远不是代步这么简单,而是竞争谁的仗势更奢侈。东王杨秀清每次外出,乘坐的轿子是金顶绣龙,轿子前摆着二三十丈长的龙灯,高绰灯几十对,街牌六七对,无数大锣同时敲响,领头的人扛着大旗,轿子后面还有人敲着大鼓,数千人拿着矛护卫。到了夏天,杨秀清还突发奇想叫人做了一顶庞大的水轿,轿子下面还有一汪水池,里面养着金鱼。因为轿身太过庞大,出街的时候多有不便,于是杨秀清就下令将路边百姓的房子拆到水轿可以通过为止。有意思的是,后来太平天国江河日下,黄玉昆、冯云山等等诸多文官武将都是因为乘坐的轿子太过扎眼而惨死敌军炮弹之下。

太平天国刚开始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想要将皇帝从龙椅上扯下来自己坐上去,那么口喊着“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清王朝的威胁任在,洪秀全可以在南京圈一片地独自享受,多年连一封诏书都没有下过。太平天国定都之后,曾有英国、法国、美国的公使前来寻找杨秀清,杨秀清如井底之蛙,当这些公使们提出想要和杨秀清合作时,他直接拒绝,反而让洋人们向太平天国纳贡。

而在鸦片战争之中已经看出洋人实力的清政府立刻主动向洋人示好,以部分城市的贸易特权和政治特权吸引洋人,将太平军一锅端尽。

其实,无论是天下一家还是人人平等,都是洪秀全对西方思想的生搬硬套,他自己走不出封建君主的诱惑,仅仅是短暂的胜利,就已经让他不识南北,更何况是领导诸君取得起义的胜利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86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