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老好人"性格很危险,家长千万别不当回事

孩子"老好人"性格很危险,家长千万别不当回事

木木的妈妈最近因为儿子的事烦心不已。了解他们家的人都知道,木木从小乖巧懂事,木木妈妈又有什么可烦的呢,原来正是因为木木太"懂事",反而成为了其他同学欺负的对象。

木木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是班级里的卫生委员。平常班里的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木木在干,因为他觉得自己要担负的起卫生委员的称号。这一天轮到了班里的小涛值日,但是小涛却把值日的任务交给了木木。小涛对木木说自己放学后有事,希望他能帮自己打扫教室。还没等木木回复,小涛就一溜烟的跑了。木木虽然也不情愿,但他也明白,教室打扫不干净,老师一样会找到自己问责,于是就默默地拿起了扫帚…

自从小涛尝到了甜头以后,时常会故伎重施,一会说自己要打篮球,一会说奶奶病了,总之会用各种理由来逃避值日。后来,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也学会了小涛的伎俩。于是都统统的把自己的值日工作推给木木,木木对此也都默默接受了。

孩子经常晚回家引起了木木妈妈的注意,询问后才知道儿子一直在替别人值日,当妈妈生气的提出要和老师沟通这件事的时候,却遭到了木木的反对。原来木木不想失去小涛这个朋友,也不希望别的同学会因为这件事讨厌他。木木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老好人"人格。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 做事没主见

这样的孩子看似善良,懂事,其实是胆小,怕事。做事通常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问题时,总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哪怕是面对一件需要及时解决的"坏事"也不例外。他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常常会按照别人的意愿来行事。长此以往就会变得人云亦云,失去判断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 从来都学不会拒绝

"老好人"从来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比起自己,他们更害怕没有满足对方的需求从而失去对方。因此即使内心是排斥拒绝的,也会在表面上积极答应对方,按照对方的意愿来。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容易被人"欺负"。"老好人"也会内心压抑,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内心早已失衡。

▼ 本能的自卑

为了让别人满足,为了让别人快乐,从而牺牲自己去做一些事。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看得和别人一样重。在潜意识里,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是低别人一等。在日常生活中,就算别人没有"欺负"自己。老好人也会主动帮别人分担一些事物,通过别人的肯定,来填补内心的自卑,这样的孩子大多不会快乐。

其实孩子变成老好人通常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做注意一下几点: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导致孩子成为老好人的的因素之一就是孩子没有安全感,这与家长平时的关注度有关。一些父母因为忙碌于手头的工作,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以为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就万事大吉,其实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情感。

一些孩子为了获取父母的关注,就努力把所有事情做好,通过"做好事"的办法来获得父母的关爱以及表扬。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多多鼓励,表扬孩子,遇到问题之后,不要让他们自己独自面对,而是引导孩子去作出正确选择。

多询问孩子的意见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替孩子规划好了一切。其实这往往是在害孩子。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做好沟通工作,时常询问孩子的意见。比如问他们:"你认为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对于这件事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要培养孩子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的格外严厉,这就让孩子不敢有情绪,不敢真实的表达自我,只能努力的去达到父母希望的样子,这在无形中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从此,他们学会了讨好父母,讨好别人,却唯独失去了做自己。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孩子的品行,人格塑造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孩子不只需要温暖善良,还需要明辨是非,勇于表达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53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