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接二宝放学,他在电梯里跟我说“有个小朋友打我”
我还没说话,同乘电梯的一位叔叔就说“小朋友打你,你就打回来啊”
“可是我打不过他”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家长一般都会教导孩子打回去。
打不过怎么办?
要妈妈去帮你打么?
……
其实教孩子打回去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也要分清楚事实,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在游乐场里一群三四岁的孩子正玩的热闹,一个小男孩突然大哭,他的奶奶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小男孩指着另个大点的孩子说他打我。
奶奶一边教训孙子说“你不会打回来啊,哭什么!”一边把他拉到一旁擦眼泪。
孩子被欺负了哭,不知道打回去确实挺气人的,都打完了,家长顶多批评人家孩子两句,又不好意思再去打回去。
可是这个孩子一直哭,没玩没了。
奶奶就说“别哭了,我去打他。”
然后这位奶奶走到那个男孩坐着玩的地方,对着空气拍了一巴掌。
回来跟旁边的人说“我家孩子皮厚,一般不哭,疼了才哭,这是被抓脸了。你们看这道印子。他才三岁呢!”
三岁的小男孩很聪明,可能看到奶奶没有真打,依旧不依不挠的哭。
奶奶怎么都哄不好,拉着孩子去找刚才打他的小孩,说“那你打回来”
那个孩子有点瘦,个子比哭的这个高一点。四五岁的样子,没有看到家长在附近。
他大声辩解“是他抢我的球我才抓他”
哭着的小孩有人撑腰,就去打他。
这孩子双手护着头不敢还手也不知道跑。
我这个在一边的旁观者,忽然有点心疼这个打人的小孩。不论四岁还是六岁,他也只是个懵懂无知需要教育的孩子啊!
这年龄欺负别的孩子,家长参与进去,只有挨打的份。
幸好这位奶奶也是明事理的人。只象征性的让自己孙子打了那个孩子一下,还没怎么碰着就拉开了。
她的孙子报了仇,心满意足,又跑去玩了。
但是他不找别人,还是去找这个打他的小朋友玩,跑来跑去又免不了争抢抓闹大叫大嚷。奶奶怕自己孙子再挨打,在旁边不时呵斥“你别跟他抢”。
她这样说,本意是呵斥自己的孙子,但是她的孙子并不怕自己奶奶,抢的更来劲。那个打人的孩子却怕别人的奶奶。他听到声音就不敢去争了,有些畏手畏脚。每次想抢玩具的时候也都会去瞅一下那位奶奶。
二宝走过来,可能觉得这男孩的样子可怜,就把自己的球递给他,却被这孩子气呼呼扔到一边了。二宝讨了个没趣,跑走了。
此时我又觉得这个打人的男孩的确是很调皮,别人表示友好不知道感恩,有些恃强临弱欺软怕硬。不过这么小的孩子正在需要引导的年龄,用这些词有点过分。
游乐区就那么大地方,相安无事玩了一会,打人的小男孩抱了个球跑着跑着摔倒了,被打的小孩赶紧去把掉了的球抢过来。
那个孩子爬起来看到球被人抱走,不顾别人奶奶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眼神,愤怒的大声质问“球是我扔的,为什么老是跟我抢?”
抢球的小孩好像被这一声喊叫吓住了,瞪着眼睛蹲下来,捧着球看着发怒的小男孩说了三个字“什么啊?”
“那个球是我掉的”打人的男孩年龄毕竟要大一点,表达很清楚。
很神奇的,被打的孩子主动把球递给了自己的仇人,之后两个人忽然成了好朋友,又一起玩去了。
孩子们的友谊就是这么奇怪。小孩子语言沟通能力不强,友谊都是在玩耍中获得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安全,反而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
幼儿园家长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组孩子日常活动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几个孩子围在老师身边,一个小朋友抓着老师的头发把辫子都给弄乱了。
对于这张照片,老师专门说了一下孩子们的相处和表达友好的方式。
三岁四岁的孩子,在对别人表示友好想跟人家玩耍的时候,往往会去碰别人一下,拉别人一下。
有时候孩子说哪个小朋友打自己了,千万别轻易下结论孩子被欺负,也可能是那个小朋友想和这个孩子交朋友。
老师的这段话我觉得非常符合。再一次庆幸自己家宝宝遇到了一位这么懂孩子的老师。
因为我家二宝就是那种想跟别人玩就去碰人家一下或者拉人家一下的小孩。而且因为拉着别人想跟人家玩,被人家打了的情况也有过很多次。
本来是表示友好的,谁知别的孩子不懂发生误会,最后发展成了战争。
孩子们一起玩,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脸上划一下很正常。家长如果过分干预对孩子并不是什么好处。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骄纵任性。
还有一次,也是在游乐场玩,一个女孩突然哭起来,女孩的父母都在场内,妈妈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女孩说有人抢了她的球。
妈妈就问“谁抢的?”
我觉的这位妈妈解决方法是有问题的,公共场所的一个海洋球,又不是自己家的,问谁抢的你能去帮忙抢回来?先不说一池子海洋球,公共场所的任何玩具,谁拿到谁玩都很正常。
那女孩指了指在坐在不远处的二宝。
我一看,二宝果然手里拿着一个海洋球。是不是抢的我也没有看到。
女孩妈妈就对二宝说“你把球给她”
本来坐在地上的二宝抬头看了一眼这对母女,拿着球站起来走了。
我觉得这次二宝表现很不错,如果他不走开,那个妈妈硬跟他要,只能我出场去吵架了……
这时候女孩爸爸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子走过去,说“不就是一个球吗?再捡一个不就行了,有什么可哭的!”
可是女孩却不愿意“那些球颜色不一样”她手里晃着个撞色的球,“我就要这样的”
一个高个女孩递给她一个球,她却不要。就在那里哭,非得要被抢走的那个球。
我冷眼看着这位妈妈是不是会去跟我家娃要球。
还好,这位妈妈还是比较有素质的。
在爸爸不支持的情况下只是看了二宝几眼,任由自己孩子哭了一会儿就带走了。并没有由着女孩的性子帮忙去抢。
她们离开之后,一位阿姨说“我孙子要是这样,我先揍他几巴掌,不能太由着性子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