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什么样的演员才能就位?

什么样的演员才能就位?

看《演员请就位》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文 | 悦涵

《演员请就位》第二期,郭敬明哭的那段我还挺有感触的。或许只是那句“我很少受到表扬”,让现代社畜很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时候,所谓评价标准都被人为地扭曲了,导致“表扬”成了干涸沙漠中水一般的存在。成年后你会发现,很多人就是很难公平承认别人的“好”。

当然这仅是那句话所引起的感触。

回想郭敬明在这个节目中的一次次表现,他能一次又一次冲上热搜的原因,或许只是抓住了每一个立场背后隐含的共鸣。当然,我不认为他是有意规划这一切。大家所惊叹的他出色的辩论能力和“逻辑严密”,我觉得只是一个以写作出身的36岁的人,在他那个年龄所正常具有的感悟和表达力。

他收获广泛话题度的和李诚儒争论那一段,包裹的共鸣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中年人的偏见”。李诚儒老师也比较吃亏,因为他表达的是对某个题材的不喜爱,这一点,因为他或许并没有完整看过郭敬明的小说,导致他的批评,显得不是很有根据,和有一点倨傲。——对一个作家或作品的评价,至少得是在读了他一些作品的情况下。其实李诚儒完全可以仅就刚刚那一段表演发表意见,而不用上升到小说文本。这让反应很快的郭敬明,迅速抓住漏洞。

这一段也让我觉得,《重案六组》里的大曾,戏里戏外真是一个风格啊……

作为曾经的“大曾”,李诚儒在这个节目中的演戏片段,仍然是让人信服的。他和明道、陈若轩搭戏《破冰行动》片段,第一幕,只那个一转身的镜头和眼神,他那个人物,就立即“立”起来了。这时李诚儒就变为了那个人物,而并不是在“演”那个人物。这段戏整体,几个老演员真的盖过了年轻主角。

看过这段你还会觉得李诚儒挑剔年轻演员台词功底不好,是有资格的。因为就算演技需要天赋和长期的磨练,台词功底,却是通过适当的勤奋,就可以达到的。郭俊辰整场像含一个话梅在说话,在现场看无字幕版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但他是2016年就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啊……

我一直觉得,所有综艺,都离不开我们自身。如果我们在娱乐产品中不是看投射,我们又究竟在看什么。作为过度自我的现代人,所有事情最好都和自己相关。

明道出场那一段,特别是放出《王子变青蛙》主题曲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被牵动了记忆。综艺中,很多中年偶像带着昔日荣光重新参赛的时候,总不免让人唏嘘。这和年过中年的职场人,面对一些簇新后辈时所感到的心态,是相似的。

任何行业,中年危机都存在。

有些簇新的年轻人会觉得:你这个年龄还在跟我们做一样的事,你生命中究竟做错了什么。但是中年人这时或许会想:年轻人,你们真的还不知道生活有多么艰难。

当你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或多或少成功,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人,肯定哪一方面有一些问题。能让年轻人信服的中年人似乎必须是坐在高位的,但是,有多少中年人能成为坐在台上的导师?大多数人还是迅速归于平淡了,在青春的烟火盛放之后。

突然想起之前一部关于表演的美剧《巴瑞》(Barry)。故事大意是一个杀手,来到洛杉矶,不小心误入了一门表演课的课堂,一下子被表演所吸引,决定插班学习,人生理想从此是做一个真正的演员。这部剧包含了很多主题,包括退伍士兵、战争、PTSD、帮派斗争。但它的核心,其实还是讲表演。由于主创就是《周六夜现场》出身的著名演员,所以这部剧对于表演的思考和洞悉,是深刻的。

第一集女主角在戏剧课上的那个片段,一下就让门外汉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好的表演。充满野心的Sally经过表演老师给她“调”过以后,同样的台词、同样的片段,她前后两次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第二遍的表演融入了老师激发她愤怒、屈辱、不甘后的情绪,再说出来。同样的台词,她第二次“念”出来以后,才会让你觉得是一段真正的表演。

《巴瑞》用作者烂熟于心的表演学理论和过于熟悉的演艺圈日常,向人展示了一段真正好的表演,是如何得来。比如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演技,当某个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们会有意记住自己当下那种悲伤的感觉,用于之后的人物塑造。女主角Sally跟巴瑞说自己之前结过婚,且遭受家暴,但她一次又一次往回“找”这段悲惨经历,只为塑造某一角色。演员们将生活中所有小事都不自觉放大,以期达到大起大伏的情绪感受,去完善用于日后调动情绪的宝藏。

《演员请就位》中,郭俊辰因犀利的批评而落下眼泪,背过身不想让镜头看见,再转过身,一滴清澈的泪水流了下来。陈凯歌立即说:“记住这种感觉。”

另一部美剧或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演员,是一个以撒谎为生的职业,他们都是专业撒谎者”。所有演技,都是在向观众撒一个谎,你撒得越真,收获的掌声也越多,世俗财富也越多。所以观众有时在屏幕中看见演员们哭不出来、憋得不像的时候,也会觉得很急,为演员“骗”不了他们而着急。

表演在某一方面其实和写作是很相似的。它同样也是任何人都可以鉴赏,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而群众的眼睛通常都是雪亮的,什么是好演技、好文章,大家都能看出来。但是行业的评价标准,却是被更高地位的人或资本所决定。这时就会出现很多怀才不遇、沧海遗珠的现象。

《演员请就位》中也许不是这样,但是,它似乎也出现了一些和普通观众观感所不一样的选择。李滨演得不好吗?和明道陈若轩搭戏的另外两个老演员甚至在排练时的画面,都未出现他们的署名。《致青春》那场戏,弹幕中明显觉得薇薇更好的人占多数(徐洋那三个“我不愿意”,是比较好的可以做层次的地方,教科书级范例可以参考孙俪在《甄嬛传》里那三个“皇上驾崩”。但这三句,徐洋却并没有处理好)。可最终,被选上的却并不是他们,站在中间位的,也不是他们。当然,我们不是导演,我们也甚至不在行业中。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沧桑无奈和正常。在一档综艺中我们目前都只是看个热闹。我们都是离中心很远的看客,所以,一切对与不对,是与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看法,但归根到底,一切也只是我们经历过的一次娱乐体验。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2020年【三联生活周刊】

(赠2020年故宫日历,期期快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180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