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于帝王权术下安身立命,大雅君子,社稷纯臣郭子仪

于帝王权术下安身立命,大雅君子,社稷纯臣郭子仪

导语:今天笔者想和你聊聊大唐一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从后人的眼里看来,郭子仪荣耀在身,颇得皇帝信任,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大雅君子,社稷纯臣的美名。然后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郭子仪的日子远没有外人看的这么轻松。

虽然郭子仪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但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皇帝怎能不害怕功高震主,眼看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伴们一个个死在皇帝刀下,郭子仪的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刃下,步履薄冰。

大器晚成

封侯拜相,建功立业,这是多少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为了这个梦想,他们远离故土,踏上了前方未知的路途。

有些人很幸运,在他们年纪轻轻时,便踏足朝堂,一步步接近梦想。而有些人却为一个闪光的机会苦苦等待了五十九年,这个人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

安史之乱,这场后世留名千载的叛乱,造就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为郭子仪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就像是一把开刃的宝刀,为大唐的和平立下了赫赫功劳。长安、洛阳的成功收复都得益于他的部署得当。

在平复叛乱的同时,郭子仪还兼顾着抵御外族入侵的重任。尽管两头都要兼顾,可是郭子仪却展现出来极高的军事天赋,他将两件事都处理得极为妥当。

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郭子仪都能够妥善处理,大唐的半壁江山正是有了郭子仪,才得以完整保全。

唐肃宗心中也知道郭子仪的贡献巨大,因此他曾十分感激地对郭子仪说,虽然这是李家的天下,然而却是您亲手再造的。

危机潜伏

唐肃宗说出上面那句话后,读者们应该感觉到事情不太对了吧。一个臣子的功劳竟然能够影响江山的稳固,这对于皇帝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再说了历史上功高震主惨死的将相比比皆是,就凭皇帝说出这句话,郭子仪应该是要被"整治"一下了。

果然,相州一战中,军队兵力强盛,胜券在握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可是最后还是输了。究其原因,皇帝害怕将军们拥兵自重,于是没有在军中设立主帅,军队没有主帅,士兵们也就没有了主心骨。

安史之乱

不仅如此,皇帝还派出了自己十分信任的宦官前去军中监督,名义上是监督,实际上是起到牵制作用。将领们的行为大大受到了宦官的制约,决策受影响,战败乃是意料之中。

打战输了,皇帝一定是要追究责任的,那到底是谁错了呢?郭子仪,那就你吧。反正你现在风头正盛,我要杀一杀你的锐气。

于是郭子仪被撤销了军中的职务,回到了京城,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前线。一个军事奇才,在这个战乱四起的关键时刻,竟然在被闲置在京城中,想想就让人觉得火大。

同僚被杀

安史之乱,负责带兵打战的将军们,声望极高,且手握重兵,这就引来了皇帝的猜测和忌惮。

唐肃宗在位时期,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他经常将这些将领们调来调去,不让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呆着,这样也就不利于他们在某一个地方暗中积蓄势力。哪里的战事比较危急,就可以派他们去哪里。

唐肃宗

然而好景不长,唐代宗即位后,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唐代宗延续了父亲的做法,而且变本加厉了,他不仅想要收回兵权,他还要这些将军的命。

于是那些曾经立下赫赫军功的功臣开始慢慢死去,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死去。

然而,郭子仪却活了下来,因为他手里本来就没有兵权。皇帝觉得他太厉害,早早地就把他的兵权收走了,而郭子仪也十分配合地放弃兵权。

唐代宗

更何况,郭子仪也不能杀,因为其他的将领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朝中缺人才呀。而郭子仪恰好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弥补这个漏洞。

唐代宗的小算盘打的十分精明,为了安抚郭子仪,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以此巩固君臣关系。

可是自古以来,皇帝的恩宠从来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获得的。

知进退,不自傲

一般人面对皇帝的恩宠和重用,高兴还来不及呢,可是郭子仪却开始犯愁了,他深知,祸福相依,身为臣子,对于权力,一定不能表现出极强的追求之心。

于是在至德二载,郭子仪的名声越来越大之后,他意识到事情有点过火了。于是他开始上奏要求辞职,希望能够回家休养。可皇帝不同意,于是作罢。

又过了几年,朝中将领勾结外族叛乱。唐代宗给郭子仪封了一大堆官职,派他前去抵御。郭子仪接连几次上书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不愿意接受这些官职,做这些是我分内的事,更何况我只想早点回家休养生息,对权力没有兴趣。

郭子仪带领的军队

唐代宗对郭子仪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他也就不再强求了。郭子仪对于皇帝的心态拿捏的非常到位,他知道功高盖主,他知道适可而止,他不迷恋权力,只是做自己分内的事儿。

郭子仪绝对是一个十分克制的人,他可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过去的经验告诉他,皇帝不会允许大权旁落。所以如果皇帝表现出了要放权给臣子的做法,那么极有可能皇帝是在试探臣子的忠心。

这个道理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有些人知道了这个道理,可还是要赌上一把,最后满盘皆输。有些人知道了这个道理,一辈子守着这个道理,一步不敢迈错,最后在历史上留下来千古美名。

结语:正如开头所说,郭子仪在历史上名流千古,关于他的事迹千年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夸奖他是大雅君子,社稷纯臣。的确,郭子仪能够担得起这些称赞,但是在这些荣耀背后也饱含着郭子仪的艰辛和不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133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