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梦似烟,许多的已渐渐模糊不见,而有些旧事却如纯酿的酒,岁月越久越发香醇,比如我儿时在农村吃过的那些好“零食”。
那时候村里的人家都穷,刚刚能把肚子混饱,主食除了红薯就是玉米糁,而红薯占有八成以上,“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句大实话,而菜呢,萝卜白菜都比较奢侈,最多的时候,就用蒜臼捣蒜泥加入火烧的干辣椒,放上一点点香油,用来蘸杂粮馒头吃。
大人们饭都凑和吃饱,哪有零钱给孩子们买零食吃?即便是一毛钱十颗的大白兔奶糖,那也是逢年过节了才能买的,平时瓜子、花生连面都见不着,更别说苹果香蕉了。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想办法搞来属于自己的小“零食”。
没有糖,但我们依然不缺甜的味道。
七八月份到了,看,田野间的芝麻地里,花朵成串成串的开着,粉的白的,幽幽地散着清香,当然,我们不是来当观光客的,而是来做“小蜜蜂”的。
用灵巧的小手轻轻从上面摘下一朵大的芝麻花来,花口朝前,然后用嘴轻轻吮吸花的尾部,一股花香带着糖的甜蜜顷刻之间遍布你的味蕾,让好久没尝到甜味的你身心为之一颤。
一朵,两朵,三朵……双手停地采摘然后吮吸,哎,别吃了,先停下!你要先看一看花里面有没有钻蜜蜂,否则一个不溜神就会让它蜇肿了嘴巴,这也是甜蜜的代价!
除了这,广阔的田野还给了我们许多的美食,而制作这种美食需要的只是一盒火柴。
秋天的大豆接近成熟的时候,叶子已褪去大半,圆鼓鼓的豆荚一串串地显露出来,几个小伙伴在沟坡处扯些干草,你一把我一把很快凑成一堆,然后在田里捋上几把豆荚来。
“嚓”地一声划着火柴点燃干草,红红的火焰映红了每一个兴奋的笑脸,待火烧旺再放上豆荚,噼哩叭啦的声音便传了出来,不一会儿豆子的香味便弥漫开来。
青色的大豆被烧得焦黄,性急的小伙伴未等完全烧熟便返不急待地用手抢豆子吃,烫得直甩手嘴里发出咝咝的声音,这颗刚进口,那颗又下手,那豆子香甜的味道至今还留在记忆深处。
除了这之外,灶膛也是我们烧制美食的好地方,而这中间最好吃的便是火烧纸包鱼。
做好饭的锅灶下尽是红红的炭火,把自己在河边抓到的小鱼小虾去内脏洗干净,拌上适量的盐,用废报纸裹上六七层,用水打湿后,扒开炭火埋进去。
约摸有十分钟左右,鱼肉的香味便飘在厨房了,然后扒开炭火,撕掉报纸,雪白的鱼肉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拿起一条放入口中,又咸又香,实在是儿时最佳的“零食”。
此外还可以利用炭火烧玉米,烧红薯,还有大蒜和土豆。
寒冷的冬天来了,万物萧条,我们也很难在田野间找到吃食了,别急!还有呢!
是什么呢?火盆爆玉米花。
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家家都有炭火盆,你用火钳轻轻推开上面的浮灰露出红红的炭火,然后把金色的玉米粒放进去再覆上炭火,不一会功夫,便听见“啪”的一声,玉米炸开,腾起一阵烟灰,膨大成白白的一团,用手抄起,趁热入口,真香啊!
哎,这些儿时的“零食”好长时间没吃到了!
而看看现在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各种零食,包装精美,口感多样,孩子们却撕开口,吃了几片便扔在一旁了,是真的不好吃呢?还是他们挑食?要不要让他们来听一听我们儿时的故事,尝一尝那时的美食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