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江苏这项教改项目取得了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江苏这项教改项目取得了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流动的书本”“开放的课堂”“会说话的墙壁”……“物型课程”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正在让这些大胆的想法,在江苏不少学校逐渐成为现实。

10月20日一21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重大研究项目)“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专题研讨活动暨项目中期汇报会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徐子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陆志平,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等领导专家到场指导,全省项目学校校长、教师等200多人参加了观摩研讨。

徐子敏在讲话中指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作为专业教育媒体集群,牵头开展“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这样的重大研究项目,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媒体+智库”战略实施的一次再迈进,是专业引领方式的丰富和拓展,智库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下一轮发展积蓄了重要动力。物型课程项目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江苏教育现代化开拓了新场域,贡献了新方案,探索了新经验。“物型课程”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概念创新,更是对教育教学如何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儿童发展规律的一次系统性反思与创新性实践,是课程建设从理念体系到实践形态的整体性突破。

马斌指出,物型课程是传承文化经典的美学实践,是身体学习的重要依循,是着力于全人发展的人学探索。

作为项目领衔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以“物型课程:育人模式的时代转型与路径重构”为主题,从立足前沿,注重理念创新;立足实践,注重体系建构;立足探究,注重范式改革;立足辐射,注重项目推广;立足效能,注重成果建设等方面对项目开展以来的研建情况进行了汇报,并指出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聚焦新时代高品质教育发展,探究育人模式深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物型课程理论内涵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方式转型;进一步显化项目研建区域联盟功能,强化项目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联动全媒体宣传资源平台,扩大项目辐射影响力。

项目指导专家也对项目研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彭钢指出,物型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转型,聚焦尊重儿童成长和发展规律。

倪娟指出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进一步对物型课程项目进行系统化建设,提炼物型课程背后的学理依据和价值诉求,从服务课程改革转向引领课程改革。

在项目学校交流环节,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穆耕森以“物型课程的新维度——学校空间的重新定义与价值考量”为主题,从物与物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视角对学校物型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则通过课程叙事的方式进一步展现了物型课程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义。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四所项目学校在学校自身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突出了学校物型课程研建的特色和亮点。南京市金陵小学代表“宁镇扬”区域进行了项目研建工作汇报。会议还对下一阶段的项目研建进行了工作部署。

本次活动还吸引了《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陕西教育报刊社、河南教育报刊社、江西教育报刊社等多家省内外媒体观摩报道。

【新华日报】

【中国江苏网】

【河南教育宣传网】

【河南基础教育】

专家报告内容

我社媒体将陆续择要发布

敬请关注

作者:陈岑 李大林 孙陆培

微信编辑:管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83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