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知足,知止,知常,人生的信条

知足,知止,知常,人生的信条

《增广贤文》中有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将“知足、知止、知常”当作是人生的信条。


可以说,知足、知止、知常,是人们一生都在追寻的目标,也是达到内心平静的捷径。


知足,是一种心态


《道德经》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贪得无厌,是祸难之源,唯有懂得放下欲望,才能拥抱当下。


我们总是习惯于仰望和羡慕他人的幸福,却不知,一回头,你便会发现别人也在羡慕你所拥有的幸福。

能够知足,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便是真正的幸福。

实际上,真正的幸福不是房子有多么大,而是房子中的欢声笑语有多甜。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便是最大的幸福。


正如净慧法师所言:“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有求皆苦,无求自乐。”


人之所以会觉得生活很苦,皆是有求于世间,若能懂得知足、无所求,自然能感到快乐。

知止,是一种智慧


宋代诗人邵雍曾说“知行知止唯贤者。”


懂得进取是也一种聪明的表现,但知道适时而止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止,是懂得进退,知道伺机而动,能够很好掌握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停下就停下,让自己行动就行动,知止是白了就是控制自己,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举动,不让它出来作祟。


曾国藩言:“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知止是一种智慧,能解决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


知止是一种自律、慎独,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身处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还能时刻警醒自己,让自己行事有分寸。


正所谓,当止不止,必有所灾。


不知进退,一味索求,迟早会将自己吞没。思想上松一寸,必然导致行动上偏一尺,最终不过是为自己带来祸难。


所以,知止常止,才是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进一步,可能是万丈深渊,退一步,才能返朴还淳,一念消失,方能保身。

知常,是一种境界


《道德经》有言:“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水流的再远,也终究要回到大海;人走的再远,情意始终在;叶落,仍要归根。


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自有规律存在,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但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这便是自然的常道。不能合乎这种自然常道的,常会招来祸端。


正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取。”


人类本是大自然中生存的一员,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和野心;一旦人有了行动,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便需要权力。

权力原本是为了让自已有更大的自由,但人却很少去珍惜这个权力的自由,而希望用权力来影响或指挥别人。


人,想要获得权力,便会无止境的索取,但是索取只会换来空虚,人越来越不安,越是不安越想获得更多的权力,如此便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给自己生命带来危机。


所以,人要懂得顺应天意、合乎自然之道,凡事有度,那么就不好偏离生活的“轨道”,做出违反天道的事情来,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不可过分苛求。

杨绛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这一生,若只知追逐名利,未免太过空虚,到头来,也不过是徒耗心神、苦了自己。


幸福,从不在外求,而是来自于心灵的满足。


一个人,若能做到“知足、知止、知常”,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便不枉此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0295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