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公众号:讲知堂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完成这个志向的同时,要树立某段时期的目标。目标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许多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与他们自幼立下伟大的志向目标有很大关系。
那么,读高三的我们要怎么度过这一阶段呢?
一、找好自己位置,合理定位
首先,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找准自己在班级、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才更有信心;否则,盲目地制定过高的目标、与别人比较只能打击自信心。
其次,每次考试将自己成绩与往届的招生情况结合进行分析,合理定位,再去定目标。比如,自己成绩是中等位置,差50分可以考上自己意愿的A大学,这时候可以在什么期间内定小目标,慢慢实现。如自己高二年级的各科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哪些学科自己有兴趣,哪些学科你感到比较吃力,甚至有恐惧的心理,这些科目你在新的学期中将是重点攻克的对象。这里提醒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这样去结合着招生情况去制定自己的高考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目标来,才能够和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起来,才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积极的帮助。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二、克服消极心理
小编从小到大,理科一直特别差。高一理科从没及格过,每到背诵化学方程式都有点恐惧。于是选读了文科班,可是分科后特担忧的就是理科水平测试通过不了。但我想到每个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都能通过为什么就非要觉得自己不行呢?况且老师都相信大家可以,小编及时调整好心态,每节课堂克制自己跟着老师走。后来,水平测试全A。
要是说起高中哪科最不行,我想那应该是数学了。高一高二的基础阶段,恰好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个老头,他除了教我们文科平行班,还在带理科重点班。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太差,还是两个班的水平差距太大,数学老师平时上课时都是自己讲自己,导致我们班最高分的是80分,当时满分是150分。
刚升到高三,我们班就换了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他从基础开始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有了学数学的希望,小编也每天晚自习追着同学讲解。可是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下来,并没有如自己心意,和以往的成绩差不多,瞬间打消了重学数学的希望。数学老师发现得及时,他和我们说:“也许你们有部分同学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但千万别灰心,这次老师出的题目都是结合高考题型出的,而你们才刚开始学基础,给多点时间看到希望……”
全班同学被数学老师的话语鼓舞着,每周小考、每月月考、联考,甚至高考,全班都在一次次的进步着。
初三并不可怕,选择好的心态还是选择不好的心态,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中,好的心态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选择了它就等于选择了通往成功的希望;不好的心态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在整个初三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这样可以克服消极心理。
三、集中精力学习
高三这一阶段,先放弃一些打扰学习的事件与物品,只要你全心全意投入这一阶段,大学里还有更多社团及兴趣等你。以学习为中心,重点抓好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科的文化知识。这一学年学习的特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密度增加了,组织同学复习的系统性增强了。如果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理,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将会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来个“飞跃”。
最后,祝各位同学考上心仪的学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