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以教育为核心的。而教学的内容是六艺、伦理和仁政学,这是儒学为国人定下的古典根基。而西学的核心是哲学,从泰勒斯的自然哲学到苏格拉底的思想辩证法,哲学成为了西方所有学科的基础。
中西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伦理教育与哲学教育之间。伦理教育是以家和国为范畴的,它以百姓的子女,也就是下一代为教育对象。而哲学作为普遍的思想方法,它是面对老百姓的,其目的是教会每一个人去独立思考这个世界。
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立场和方法也不一样。从东方教育学的奠基人孔丘来说,伦理教育的特点在于,首先必须把教学的对象学生们人格化,称他们为“君子”、“士”,给他们编写教材,设立固定的教学场所,总结教学经验,并极力把他们推荐给君王和社会。
最重要的一点,孔丘主张赋予学生教育权。孔丘有两句寓意深刻的话,第一句话是“当仁不让于师”,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掌握老师一样的道德和学术水准;第二句话是“吾无隐乎尔”,老师教学的内容是公开的,即便再高深的学问,也必须让学生能够掌握。
教育体系成立的关键,不在于你的教材和你的方法有多先进,而在于谁来保障百姓的子女拥有受教育的实质性权利?孔丘的这些话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所以,孔丘的思想实则是开天下之先河的,对于学生和天下的普通老百姓,至今具有重大意义。
孔丘的伦理教育,反过来看也是教育伦理。作为教育伦理它更能为天下奠定百世根基。中西学及其教育体系,究竟谁能给百姓带来普惠,实则根本不是古圣贤的问题,实际上结结实实就是现代人自己的问题。
中国的前途在于教育,中国的未来属于孩子。那些妄自菲薄东方教育和伦理体系的人,该好好清醒一下了!用教育来解决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比任何其他方法都更有效,也更主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899001.html